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95|回复: 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舟山中学学英雄运动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4-8-11 17: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舟山中学学英雄树新风记略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舟山中学紧跟当时的形势,开展“学习英雄见行动,树立新风显精神”的活动,注入时代的新元素,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信仰、有文化、有素质的人。

  一

  1950年,全国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舟山中学广大师生为支援“抗美援朝”,积极参与全县兴起的“一千元”捐献活动,不少教师捐献了一个月工资。有的学生将自己心爱的手表(当时来说手表是很贵重的物品)卖掉捐给国家;67个学生报名要求参加军事干校学习,老师更是带头报名要求上前线。而真正被批准的,有高一学生翁洽兴(在战场上荣立三等功)、王嘉泰(现在享受副军级待遇)、沈关安等加入到了志愿军队伍,奔赴抗美援朝前线。

  1950年至1951年,学校配合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为中心的工作和政治运动,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定海县立中学(后并入舟山中学)师生组织话剧团到农村巡回演出,积极配合土改进行宣传活动。 1950年的寒假,在定海县立中学的礼堂中,师生演出了舟山解放后的第一部话剧《思想问题》,博得好评,产生了轰动效应。后来就向民众演出,以形象的宣传来配合当时社会教育活动。 1951年下半年,私立舟山中学和定海城道第一中心小学等一起配合土改演出歌剧《白毛女》。

  二

  1952年,定海县立中学成立共青团支部,并大力开展学习英雄、争当英雄的活动。当时,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创英雄称号命名班集体的活动,在校内如火如荼地开展。特别是高中秋季二年级以“保尔·柯察金班”命名的班级,向全校作了学习经验介绍,指出英雄行为是推动班级进步的主要力量后,全校各班纷纷以英雄命名自励,有组织地阅读英雄的传记和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同学们最喜欢的作品,“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当一个人回首往事的时候……”保尔·柯察金的那段话摘录在每个同学的笔记本上。受英雄行为的鼓励,许多班级的学习风气、组织纪律性有很大转变。学校抓住这一苗头,因势利导。全校出现了许多以英雄命名的班级,如马特洛索夫班、邱少云小组、黄继光班等应运而生。争做英雄和树立崇高理想是当时教育的特色,学校注重理想人生教育,引导学生们像英雄那样或轰轰烈烈,或在平凡的工作中累积成不平凡,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共青团、少先队、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三

  1964年,当“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响遍大江南北时,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学王杰”活动,提出了“远学雷锋,近学邵红阳”的口号。邵红阳同学1947年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陵县邓家村,1954年到1962年先后在陵县大柳店村小学、杭州青年路小学和断桥小学、陵县邓村和大宗小学,以及定海县城关一小读书。她的童年和小学阶段就在鲁、浙两省的漂泊不定中度过。

  1962年到1966年,邵红阳在舟山中学读书。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在妈妈回老家后,克服困难,勤奋努力;踏实能干,助人为乐。 1964年,才读初三的她,却使舟山中学掀起了“远学雷锋,近学邵红阳”的活动。邵红阳1964年加入了共青团,并被共青团舟山地委评为先进青年,舟嵊要塞区邀请她到陆军大礼堂及多处驻军作学毛著、学雷锋经验介绍。1965年6月,邵红阳被邀请到浙江省学联会议上谈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她的发言稿《以雷锋为榜样,好好读毛主席的书》被共青团浙江省委学校和少先队工作部整理后印发给全省各大、中学校团委,供各校团委在训练学生干部时学习参考。团省委和省学联还联合将邵红阳的汇报材料整理成《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一文,发表在《中学生》杂志1965年第6期上。舟山中学又开展了“为革命而学,向邵红阳学习”的活动。1966年,20岁的邵红阳志愿以学生知青的身份,远赴青铜峡,立志扎根宁夏,因表现突出,又被树为标兵。

  学习榜样见行动,同学们有的到码头为客人指路,提送行李,有的为五保户抬水扫地,有的帮人推车上坡,有的清扫马路。同时把学雷锋学王杰的精神,化成学习上的刻苦和劳动中的不怕累行动,学雷锋等活动对于当时一代学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培养了学生既有远大的理想,又脚踏实地,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的理念。

  在这特殊的年代,英雄主义的教育,对一代学子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培育了他们为社会贡献的奉献精神和人生理想。这是至今的教育无法企及的。

http://www.cseac.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478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8 15:40 , Processed in 0.0167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