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213|回复: 0

一副挑子度难关

[复制链接]

0

主题

10

回帖

1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
发表于 2010-5-17 14: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副挑子度难关
——记我的小学同学建军在“文革”中的一件事

  “文革”开始的时候,我有11岁。“文革”中,我的一个同学,一位名叫建军的同龄人竟然用一副煤挑子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度过了想象不到的难关。

    我所在的滇西小县城里,当时居民煮饭的燃料是松秋(即松果是松树的果子,晒干后做燃料)和煤块,离县城五公里外有一个国营露天煤矿产褐煤也就是俗话说的“柴煤”,城里的孩子们有挑煤的习惯,一方面是课余时间没有玩处,另一方面是可以解决家里的燃料问题,为家庭减轻负担。通常是天蒙蒙亮就起床,来到煤矿后到煤堆里选取自己要的煤块,好的煤块带黑黄色,甚至可以看到隐约的木纹或草纹,捏在手里比较轻;次的煤块为全黑色,捏在手里较重,俗称为“耳巴泥”。拣好自己要的煤块放竹畚箕里,挑到煤矿设在路口的地板称上过称后就担着向回家的路上迈进,我们力气小,一般是挑三分钱的煤(10公斤左右),力气大的挑一角或一角多钱的煤。挑煤,使家里用上了便宜的燃料,也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

    建军和我同在一个学校、同一个年级读书,并且还同一条街。建军有演戏的爱好和天份,我们哥几个曾请他表演小品。只见他嘴中哼着“噔-噔-噔”,手比脚动,表演开门关门,还真像那么一回事儿。建军的父亲曾是国民党部队的下级军官,后来起义过来,当到解放军正连或副连一级的职务。我们上他家去玩,见过他父亲头戴解放军军官帽、斜挎武装带英武的照片。他父亲曾对我们说:“我见过彭德怀,他给我们作过报告。”建军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后,被安排在一个集体单位工作。建军家有兄妹三个,他是老大,老二是姑娘,老三是弟弟。建军的母亲也在一家集体单位工作,“文革”前死于癌症。他还有一个奶奶,以卖旧衣物、旧货物补贴家用。

    “文革”中,他的父亲以“旧军官”的罪名倒了霉,我亲眼见一个教员出身的造反派的头头手提一把手枪,带着几个人到他家抄家。而后,他的父亲被他所在的单位“群众专政”看管起来写交待材料,不准回家。家庭生活的重担就落在了当时仅有十余岁的建军身上。在这种情况下,建军只好去煤矿去挑煤回来城里卖。一天跑两趟。然后将煤挑到县城十字街头出卖,每天也就赚得二、三角钱,用以买米、买菜度日。我现在还十分清晰地记得他卖煤时的情景:廋削的身上穿着汗迹斑斑打补丁的衣服,一条短裤是穿旧了的长裤改成的,席地坐在沿街石坎上,前面是堆得尖尖的里面架得空空煤挑子(为的是样子好看和让人看了有得了便宜的感觉),谁人碰着,就会有哗然倒塌的危险。就这样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直到他父亲被放了出来。

    建军后来参加工作到了铁路局,等站稳了脚跟又把他妹妹带了出去,据说他后来通过自学和函授取得了大专文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10 04:39 , Processed in 0.04141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