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08|回复: 0

王金事件的真相:乔晞华新著介绍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1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3
发表于 2016-7-7 04: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金事件的真相


2015年12月,台湾博客思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关于王金事件的专著:《既非一个文革,也非两个文革:南外红卫兵打死工人王金事件个案分析》。作者乔晞华是南京外国语学校1968届初中毕业生。现为留美社会学博士,美国某州司法部研究人员。该书出版以来已经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

该书分为三个部分,王金事件始末;既非一个文革,也非两个文革;文革暴力、真相与和解。1966年9月28日,南京玄武建筑联社三队工人王金因多捡了两张传单,被南京外国语学校的红卫兵打死。王金之死引发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慑于民愤,当局不得不逮捕了参与殴打王金的31名红卫兵中的3名主犯。南京“9.28联合调查团”在时间上和自发性上超过了公认的全国第一个工人造反组织上海“工总司”。调查团不仅弄清了王金之死的真相,而且扼制了南京的红卫兵暴力。王金事件是典型的贵族红卫兵打死人事件,与北师大女附中的卞仲耘案极为相似。该书揭露的真相对于研究其他贵族红卫兵打人事件不无参考价值。近年来,南外的校友对王金事件有过一些回忆和传言。这些回忆及传言与调查团当年所揭露的真相间的差异值得关注,值得研究。

作者认为社会运动学(social movements)与文革研究密切相关。该领域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异军突起有了“爆炸式”的发展,但是未引起华人学界的重视。“一个文革说”与“两个文革说”的争论持续了30多年,至今仍悬而未决。本章从社会运动学的角度对两个学说分别进行了批判,前者信奉英雄创造历史,认为民众无知、非理性,从而否认造反运动的独立性,后者担心造反派被妖化过分强调其独立性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孤立性。更重要的是,支撑两个学说的理论均存在问题。前者基于早已被理论界摈弃的乌合之众论,后者基于的社会冲突论淡出研究领域也达数十年。该书提出“博弈说”,旨在终结长期的争论,为文革研究提出新的方向。

文革暴力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原因。目前的研究仍无法完全解释文革的暴力。犯罪学从社会的角度解释犯罪问题,为我们研究文革暴力提供了新的思路。斯坦福监狱实验显示恶劣的系统与环境所产生的潜在毒害,能够让好人做出有违本性的病态行为。人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魔鬼。文革的大环境使中国人的另一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近30年来出现的“真相与和解”的模式值得我们借鉴。该模式发掘事实真相,找出受害者和施害者,给予有限的、有条件的赦免。本章提出,放弃追究责任、放弃谴责,目的是为了使真相浮现。没有赦免,当年的施害者不会愿意出来坦承事实的真相。作者认为应该对事不对人,以“南外模式”探寻匿名的真相。

南师附中老三届网站
https://nsfz2.wordpress.com/2016 ... %E7%9C%9F%E7%9B%B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9 23:24 , Processed in 0.0198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