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951|回复: 0

王力德:旁观“一二、一九绝食”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7-10-7 16: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旁观“一二、一九绝食”
4 F. b# ]7 b* W8 i
5 W( V# w5 `" k  Z# m$ B    这次绝食,大概算新疆文革中的第一次绝食,我亲眼所见,而且弟弟还参加了进去,饿了好几天,值得一记。3 A6 p+ d/ N5 [+ L* }

4 f" h; _: p5 ]$ Y0 [  e4 t0 t+ i/ L4 K- ?5 b  u4 H) w
* r' r9 I  Z0 ]7 \
新疆文革基本分两大块,地方和兵团。在地方,主要以新疆第一把手王恩茂划线,打倒王的算造反派,保王的是保守派。而在兵团,我就闹不大清他们造反派主要打谁。但因为石河子两大学院(农学院和医学院)中有许多我们的中学同学,他们都是造反派,我们也就同情他们这一派。
% D+ F; D5 O- [, K% ?, b    刚才上网查了查,才知道兵团当年文革的派系,简单概括,就是以张仲瀚为代表的兵团元老,和丁盛、裴周玉等新贵间的矛盾斗争。造反派要打倒丁、裴,而保守派则要打倒张。
4 t* K7 M2 p" W  o& T1 r/ y5 A    到了1966年12月,兵团造反派忽然在乌鲁木齐贴了许多大字报,好像大有与丁、裴“血战到底”的架势,具体写了些什么,我看不大懂兵团的派系和事件,只记得一副对联印象特别深——“阴谋家耍阴谋阴谋破产,造反者学造饭造反有理”。原来学生造反,而食堂的大师傅则支持校领导(我们学校也是这样),大师傅宣布罢工,不给学生做饭,学生只好自己做饭,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副有趣的对联。; C9 _1 _- U2 @' X$ M' W$ a
    我以为这副妙联一定是出自我的同学,兵团农学院的罗昌宏的手笔,因为他在中学就已经是文学爱好者,开始写小说了,是我的偶像。后来见到他一问,才知不是他所为,可知兵团学生中也是人才济济。
3 p- p0 P/ w  }' p" z: X/ G    到了12月19日,兵团学生忽然宣布集体绝食,都住进了乌鲁木齐昆仑宾馆,也就是俗称的“八楼”。后来西部歌者刀郎有一首歌唱道:
/ U/ L% A' M+ u9 J        2002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的更晚一些。
- I6 k: j( |+ Q- R- I3 `& W' w' U        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
! H$ O" V! t7 ^5 P: r7 X& n- X! v    歌中的“八楼”就是绝食的这个宾馆。有些内地来新疆的旅游者,因仰慕刀郎的歌,还专门跑到“八楼”站看看“二路汽车”,我觉得很可笑,因为那实在是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公交车站,一点儿风采都没有。
( B& [& R9 D1 w& t0 `* i3 w 001x783bzy6HH2nTNhIc6&690.jpg
: l7 t$ J3 R  v8 r! \6 F: E) H8 T  C3 o+ P9 G. o/ T

2 B# x% v2 Y: ]& I& X! s+ Y. `: G0 y% X1 j& m' z

3 I5 N1 x. v/ A5 D停靠在八楼的二路汽车,带走了最后一片飘落的黄叶……' \4 g' ~( `9 H- N, W

- r0 O$ t+ L$ L. l) j" _) @2 w6 @# Q8 k4 a
    不过当年这个宾馆可是全新疆的最高建筑,文革前只有省级领导开会才能住在里面,所以八楼就成了省级领导的象征。/ b0 t( k4 ~: Z+ z' S: Z
    文革开始后,有一次我们新大学生要找王恩茂质问一件什么事,居然追到了“八楼”——当然不可能找得到,我们干脆在八楼餐厅的椅子上坐着睡了一夜,这是我生来第一次“住进”高级宾馆,感觉自己一下子成了贵宾。第二天早上宾馆给我们吃了一顿对领导来说最简单的早餐:稀饭、咸菜、面包,但对于贫穷的我们来说,已经是一生中最美味的早餐,那咸菜一定是北京六必居的,跟串连时吃过的咸菜完全一样,好吃极了。# ^) k& z$ W& c6 j" }; E  m
    12月19日这天,兵团学生进驻“八楼”,既不是去吃面包咸菜,也不是“学造饭”,而是专门在那里表演“不吃饭”,就是要给自治区的大领导们看看。8 e) f2 G  ^3 \, i
    也许有人奇怪,文革中各地的静坐绝食,大都发生在广场,乌鲁木齐为什么非得在高级宾馆里呢?原来那时已进入冬季,宾馆有暖气,起码不至于冻死。, p' R1 y8 ]8 t" b  ]' Q6 C
    在文革前,经常可以从报上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们示威游行,静坐抗议,但好像还没有发展到绝食的地步。绝食这事儿我们只在中国的革命烈士传记中见到过,比如白公馆、渣滓洞中的共产党员,动不动就绝食,狱方抬出香喷喷的大米饭红烧肉,摆在那儿诱惑,却永远不起作用。现在文革也居然发展到绝食了,感觉新鲜好玩,好像我们也进入了革命历史。
6 x* Q" B8 j, k' D- H( u7 h  M! w
8 I; u* `% ~8 X- P
+ L/ h2 {( T% h  I& g
5 V& j8 T" v. I! ^3 i  X% O/ A. e 兵团学生的绝食,引发了地方学生的支援,于是许多乌鲁木齐的学生也参加了进去,就连在乌鲁木齐参加文革的我的弟弟,也加入了绝食行列。可能有些学生并不真痛恨谁,只是想体验一把没玩过的游戏。
" Y' q4 H: z7 t" |! P" |  C9 B  \    弟弟生得白白胖胖,三年大饥荒他也没我饿得厉害,我饿得黄瘦时,他依然白胖,怪不得敢去绝食,有的是脂肪储备。大饥荒对我来说是生命中最可怕的梦魇,那时经常饿得半夜睡不着,痛苦万分(见我的博文《饿汉饥》)。现在好容易不那么饿了,我可不愿意傻呼呼参加什么绝食,自己找罪受。. E# f* k- e* }/ P$ i# W- ^4 H& F
    那天中文系同学夏老夫子约我去看看绝食现场,他是中文系高材生,有强烈的写作欲,总以“未坠青云之志”自诩,文革写大字报出小报正是他施展才华的好机会。他不会放过采访这件全市最轰动事件的好机会,而我只是为了陪老朋友转转,顺便看望弟弟。- h7 N. v  Y1 c: l4 W
    我们进入八楼后,见满屋子傻瓜学生,在地毯上,沙发上躺了一地,奄奄一息,有气无力。当然,宾馆并非国民党监狱,并没有抬出喷香的大米饭和土豆烧牛肉来诱惑学生。我找到弟弟,饿了两三天,依然白胖,只是那微笑有点儿吃力。我奇怪如此厉害的饥饿怎么一点儿没消耗他的脂肪呢?
5 r) ?- T9 {9 \& b" N    问他感觉怎么样?他勉强保持着微笑,用微弱的声音说:刚开始那天稍有点儿难受,这两天反倒不饿了,没什么感觉了。
" A& a; j1 p5 Q. C7 F    奇怪!怎么越饿还越不饿了?难道解放前那些饿死的饥民都是这样幸福而平静地去世的吗?如果不饿了,他们还何必啃草根树皮?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我这个多年的饿汉反倒不大理解绝食是怎么个体验了。7 i$ m' O1 i1 b# L: G
    又听说弟弟的同学张鉴文君饿昏过去了,是靠打点滴才救过来的。我这才知道,绝食这游戏,有人适合玩,比如白胖的弟弟,咋饿都没事儿,有人不适合,比如张同学,一饿就完蛋。张同学我见过,甚至比当时的我还瘦得多,简直就是皮包骨,一点儿脂肪储备都没有,焉能抗得住?
5 g: z& W7 F' ^! f$ d, j* B    看弟弟没啥事儿,我也放心了,跟夏夫子回了学校,不知道老夏后来写没写《绝食斗争见闻》。
: I4 Q" }1 r7 n) T$ B6 u6 ~& _    当时对方说,造反派的绝食是假的,其实偷偷躲在被子里吃饼干。我不能保证绝对没有这种“贼大鬼”,但我可以说,绝大多数同学还是真绝食,起码弟弟是真的,我了解他的性格,那时的他才刚刚二十出头,幼稚得很,对文革充满理想。我虽然因为怕饿没参加,但如果真参加,也绝对不会偷吃饼干,那时我们都天真得要命。不过——如果宾馆真抬上来一大桶香喷喷的大米饭和土豆烧牛肉,我不能保证饿昏了头的自己是否还能坚持得住。
4 U2 R  k5 [+ Y& d    大概又过了一两天,绝食抗议终于获得“胜利”,好像中央答应了造反者的要求,估计也就是中央宣布认可绝食事件,被抗议的领导们(忘了是丁、裴,还是王恩茂)做了个检讨。据网上说,这次事件中央指定由王恩茂将绝食代表送至北京。“一二·一九”事件最后是由周恩来接见绝食学生代表直接解决的。& v/ Z& [4 d( w- j6 T+ E" T2 _8 t
/ V1 U& ?  l8 I) Q2 k+ L2 k6 M" B
3 Y( R" j" }. \# D; P% }

0 b  j9 J% c  K. X刚才又听说一件更可笑的,现在的琴友泳友,当年二中一位女同学,也闹着要去绝食,母亲怕孩子饿坏,先美美垫了一顿香喷喷的大米饭和土豆烧牛肉,然后雄纠纠去绝食,不料刚绝了两小时,宣布胜利了,绝食结束了,当局赶紧给同学们端来饭,看别人狼吞虎咽,自己却撑得一点儿吃不下,这也算绝过食吗?这不是白白浪费家里的钱粮吗?
# i5 ]+ J( H0 R  e8 F    我又急忙去看望弟弟,才知道弟弟已经回了家。回家一看,躺在床上的弟弟说,一开始宾馆只给喝稀饭,不敢吃干的,大概怕撑死。喝了两顿才敢正式吃饭。那时挨着整的母亲正在家里忙活着,给弟弟补充营养。
& K  S. y  p; p8 @4 ]    我想象着宾馆里那香喷喷不限量的白米稀饭,看看弟弟,依然白胖,而且劲头儿也比绝食那天大了许多,说话也有了底气。经过一番绝食,似乎元气丝毫未损,真是奇迹。
) b2 i! F5 M4 X; u1 S, h: }, T    待我们都年过半百之后,最终得了糖尿病的还是倒霉的我,而非绝过食的弟弟,说到底我的元气还是不如他。! O4 a' |# S/ j6 l, V+ T
    顺便说一句,那位当年饿得昏过去的张同学,晚年胖大得简直换了一个人,而且也跟我一样得了糖尿病。如果我当年也参加,结果肯定也是一样地昏过去。# B& i$ E: {* z+ O
    总结:这世界分两种人,一种适合绝食,一种不适合。以后如果再进行类似斗争,建议先用医学手段检测,让适合绝食的同志去绝食,一饿十天八天都没事儿,英特纳雄奈尔就一定会胜利。
* s$ [8 K- N# @( w  e# s: U+ c4 A) i+ _/ ~1 U2 W, p* a
$ |: c& Z* P) \/ z" G, @0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57b9d0101kh4c.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15 09:11 , Processed in 0.12264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