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401|回复: 0

阎长贵:关于毛泽东不让江青进政治局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0

回帖

468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687
发表于 2015-4-19 11: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邱会作回忆录》的一点感想
原载《争鸣》2011年第4期


《邱会作回忆录》第一次比较详尽地披露了九届一中全会酝酿和选举中央政治局的情况,其中特别谈到毛泽东不让江青进政治局的事,说毛泽东两次划掉政治局委员候选名单上江青的名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仿佛很值得讨论一下。

第一次政治局名单有江青

一九六九年四月二十四日九大闭幕后,接着就是应该举行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中央政治局。其中间拖了几天,到二十八日才召开选举中央政治局的九届一中全会。在 这几天的时间里,主要就是酝酿和准备政治局委员候选人名单。四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决定让周恩来、康生、黄永胜组成三人小组提出一个二十五至三十人的政治局委 员以及常委的名单,再进行选举。他们第一次提出了二十三人的政治局委员名单,上报毛泽东──在这个名单上有江青的名字,没有叶群的名字。

四月二十六日下午毛泽东看到上报名单,他基本满意,「只是在江青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大叉,加上了叶群」(见第650页,以下只注页数)。

「林总看到名单(按:毛泽东看过的名单──笔者)后,在叶群的名字上面划了一个大叉,但林总没有加上江青」──对此邱会作评论道:「这真是神来之笔,可以摸摸主席对江青究竟是个什么态度。」(651页)

《邱会作回忆录》接着叙述了三人小组对毛泽东和林彪看过的名单的意见。

在三人小组会上,周总理说:「我看到主席、林副主席在名单上划去的名字但我们还是要考虑的。我们坚持把这两个人都列上,这也是从当前大局来考虑。」──总理在名单上又加上了江青、叶群的名字。(651页)

康生说:「总理的意见是对的,但困难比较大,我们硬着头皮留下来。」(651页)

黄永胜说:「我同意总理和康老的意见。」(651页)

毛两次划掉江青名字

这份又加上江青和叶群的名单再上报毛泽东。

「在新的名单上,毛主席还是在江青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大叉,在名单的旁边写上李德生、纪登奎的名字。」(651页)

「林总同上次一样,收到名单即在叶群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大叉。」(651页)

二十六日晚上三人小组继续在一起工作,主要是谈论江青、叶群两人的问题。

周总理说:「整个名单就是江、叶二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整个名单就定下来了。从当前的情况出发,江青、叶群一定要进入政治局。要从政治上向毛主 席、林副主席诚恳表示我们的态度。我们三人,明天上午向主席汇报,十二时向林副主席汇报,争取在明天,把问题分别谈妥。」(651页)

二十七日上午十时,三人小组到了毛泽东住处。

周恩来说:「我们诚恳提出江青同志一定要列入政治局候选人名单之内。把她列入固然有一定的政治影响,不列入也会产生政治影响,甚至会产生更大的政治问题。权衡利弊,我们提议一定要把江青列入候选名单之内。」(651页)

毛主席:「你们要那就要吧。不管怎么说,列上了责任在我身上,就这样吧。」(651页)

周总理等三人就到林总家里去了。

周总理说:「关于叶群同志列入政治局候选人名单的问题,从现实的政治情况来考虑,我们三人认为一定要列入,否则会产生另外的政治影响,请林副主席同意我们的意见。」(651页)

黄永胜接着说:「我们刚才到主席那里去了,对江青列入政治局候选人名单,毛主席基本同意了我们的意见,我建议对叶群的问题,你也同意我们的意见。」(652页)

康生说:「总理,黄总长把我们研究的意见都说了,请林总从政治上考虑,同意我们的意见。」(652页)

林总:「无论同意或不同意把叶群列入政治局候选人,我都听从毛主席的决定。」(652页)

最后,林总、周恩来、康生、黄永胜在毛主席住处开会,九届中央政治局候选人的名单定下来了,接着他们五个人都在这个名单上签了字。四月二十八日下午九届 一中全会按照这个名单选举产生了九届中央政治局──当时是等额选举,不是差额选举,只要入了候选人名单也就是板上钉钉了。

这就是《邱 会作回忆录》告诉我们的九届中央政治局产生的过程,也是江青、叶群进入政治局的过程。我所以不惜篇幅把邱会作所说的过程比较全地引录在这里,是因为它太宝 贵、太难得了,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些历史资料──而这在档案中是查不到、也不可能查到的;如果不是邱会作把它写出来,就要湮没了,如果这样那是何等遗憾和 可惜的事情啊!

毛为何把江青名字划掉?

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毛泽东两次把江青名字划掉而添上叶群名字这件事情?对毛泽东这样的大政治家的这种做法,无论如何不能简单和表面地看,要想得深些,再深些……现在已经有了不同的看法,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毛泽东为什么把江青的名字划掉?有人说:「根据毛泽东一向卸磨杀驴的做法,九大之后不再需要江青『冲锋陷阵』了,她也可以『退休』了。不要说政治局常 委,就是政治局委员,毛泽东也不想给她,给她个中央委员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舒云《喜读〈邱会作回忆录〉》系列文章中的《邱会作眼中的九届一中全 会》)毛泽东为什么把叶群的名字加上?有博主分析:「毛泽东本意是想把叶群列上政治局,因为林彪老缺席,叶群代表林彪名不正言不顺。如果叶群是政治局委 员,自然就代表林彪了。这是毛泽东的长远用心。毛泽东不想让江青进政治局,但是他光提叶群,不提江青不行。江青不进政治局,叶群进政治局也不那么顺当。所 以,毛泽东转弯了。」(舒云《喜读〈邱会作回忆录〉》系列文章中的《邱会作眼中的九届一中全会》)他们的看法和分析符合毛泽东的本意吗?我看很值得商榷。

江青是中央文革小组的第一副组长,还当过代理组长,是中央文革小组掌实权的人(组长陈伯达自称是「刘盆子」即傀儡)。试想:连成立中央文革小组时排位副 组长最末的张春桥、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最末的姚文元都进政治局,而江青不进,这合适和符合当时的舆情吗?在文革中的地位和作用,张春桥、姚文元不可能和江青 相比。在这种情况和条件下,毛泽东划掉江青的名字能够是真心实意吗?他在「九大」上明明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还没完」(实际上持续了十年多),而对江青 就不再需要她「冲锋陷阵」却采取「卸磨杀驴」的做法,让她「退休」吗?「三人小组」,特别是牵头人周恩来,在第一次政治局候选人名单上所以列入江青的名 字,恐怕主要就是因为江青在文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泽东划掉江青的名字,对这事,「三人小组」,特别是周恩来──举世闻名的大政治家,能够想不到(或不猜 想)毛泽东的真心实意吗?而在实际工作中能感到不为难吗?

至于毛泽东把江青的名字划掉而把叶群的名字加上,恐怕更有深意存焉。难道他 不清楚叶群在文革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能和江青相比(特别在他心里),那他为什么划掉江青的名字而加上叶群的名字呢?我看,恐怕根本不是如那位「博主」说的 什么好让叶群「名正言顺」地「代表」身体不好的林彪的「长远用心」。如前所说,林彪看到毛泽东划掉江青的名字而加上叶群名字的名单后,他在叶群名字上「划 了一个大叉」,但「没有加上江青」;邱会作评论道:「这真是神来之笔,可以摸摸主席对江青究竟是个什么态度。」由此我们也可以说,毛泽东划掉江青的名字而 加上叶群是不是要看看「林彪对江青究竟是个什么态度」?──这些大政治家、军事家的心思深不可测,往往不是我们平常人所能想得到的。我觉得,我猜想,毛泽 东所以把江青的名字划掉而加上叶群,恐怕是为江青进入政治局做「铺垫」──一种「最巧妙」而又最直接和最实用的「铺垫」。

在三人小组 又把江青、叶群加上的名单上报,毛泽东再一次「在江青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大叉」,「在名单旁边写上李德生、纪登奎的名字」。同上次一样,林彪收到毛泽东看过 的这份名单,又「在叶群的名字上打了一个大叉」。这样一来,就把江青进不进入政治局这个「大难题」留给三人小组,特别是留给周恩来了。周在三人小组会上 说:「整个名单就是江、叶二人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整个名单就定下来了。从当前的情况出发,江青、叶群一定要进入政治局。要从政治上向毛主席、林副主 席诚恳表示我们的态度。」接着,他们这样做了,如上所说,也「终于」取得了毛泽东「以及」林彪的同意。

江青机要秘书的看法

关于毛泽东不让进入政治局的事,「九大」期间任江青机要秘书的杨银禄也谈过。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主席开始不愿家里人进中央委员会,更不用说进政治 局了。『九大』期间,开始酝酿政治局委员名单时,是有江青的,主席给划掉了……江青后来进政治局,康生起了很大的作用。九届一中全会选政治局委员,当时安 排人事工作的三人小组,分别是总理、康生和黄永胜。最后确定名单中加入江青后,康生第一个去给江青祝贺,一进客厅就用浓重的山东话大声说:『行了!行 了!』江青出来和他握手,说:『谢谢康老!康老是我最好的老师。』康生说:『江青同志是我最好的学生。』江青进政治局,康生和总理的作用很关键。」(参见 《凤凰周刊》二○一一年第六期李明三《江青不是孤立的一个人》)

这是江青机要秘书杨银禄对这个问题的叙述和看法。他说:「江青进政治 局,康生和总理的作用很关键。」这在《邱会作回忆录》650页中也提供了一个左证。在第一次确定有江青名字的政治局委员名单时,黄永胜说:我开始一点不摸 底,我表示江青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功,但不一定要当政治局委员,这是为了主席,为了大局。康生一听我的话就火冒三丈。会后总理跟我说:「你太不懂了!」不懂 什么?总理也不讲。──「不懂什么?」总理这时在这里没讲,但从《邱会作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恐怕就是总理后来一再告诫他们(指成为政治局委员后的 黄、吴、李、邱)的所谓「中央政治」。什么是「中央政治」?总理说:「中央政治就是处理好主席、林副主席、江青的关系。」(680页)

毛说的一句大实话

对这个问题,即江青进入政治局的事情,我看还是邱会作的认识和分析深刻、精辟。他说:「江青进入政治局应当作何解释比较符合历史情况?虽然在组成政治局 的过程中,负责组织工作的三人小组,自始自(至)终都是建议江青进入政治局的,但这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毛主席,不管毛主席愿意不愿意,没有毛 主席的点头,江青是绝对进不了政治局的。但是有人认为,毛主席是因为个人因素把江青塞进政治局,这也不对。毛主席不会这样做,我认为他点头让江青进入政治 局,还是从文化大革命的角度来考虑的,当然也有主席对今后政治局的考虑。至于叶群进入政治局,无须多说,她是江青进入政治局的『陪衬』。江青不进入政治 局,叶群连边也沾不上。」(658页)──对这一点,特别对人们(尤其是周恩来等人)会想到这一点,毛泽东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说江青列入政治局委员候 选人名单的事,「不管怎么说,列上了责任在我身上」。应该说,这确实是毛泽东说的一句大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5-13 14:23 , Processed in 0.0295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