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859|回复: 0

《折腾岁月小记》序

[复制链接]

0

主题

33

回帖

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6
发表于 2010-7-26 12: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折腾岁月小记》序
         我的《折腾岁月小记》,陆续发表在搜狐网上,现已折腾到第三十五,即要封笔付印,至此有朋友劝我找位有名望的文友写个序,为此考虑再三自认不妥,记得佛家有句话:“情如饮水,冷暖自知。”不管怎样,一个人毕竟最了解的还是自己,自己的写作背景、思想脉络、感受深浅,尽在心头,他人是无法真切感受到的。因此,作者最有捷径把真实的旨意传达给读者,引领其直入堂奥。由是观之,序还是自己动手做的为好,包括封页书名题字。
一、书名的由来
         2008年12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不折腾”理念。这一充分体现汉语思维和口语化的新词,令人耳目一新,引起人们广泛的深度思考,虽然仅仅是三个字,但出自执政党总书记的口里,说明中共对自己执政历史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又是对社会及人民今后的一个承诺;“不折腾”理论的提出,更是对治国、执政理念的修正。由此使我联想到共和国那部大折腾的历史,即1949——1979年,在这三十年间自己的亲历、亲为、亲睹、亲闻、亲感的往事来,由此而命名。
二、写作的基点
         痛定思痛,回顾起那些不堪回首的折腾岁月,真是没完没了地制造假想敌,没完没了地清除异己,没完没了的往死里整人。在这种以“运动治国”的理念指导下,三十年中,全国性的各种公开折腾(政治运动),就搞了七十多次,(地方级还要高出其十倍,)。从土地改革、三反五反、批二胡(胡风、胡适)、工商业改造(公私合营)、反右斗争、大跃进、大炼钢铁、三年大饥荒、四清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至文化大革命,再到批精神污染,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些残酷的“窝里斗”, 无休止的、折腾,祸及全社会,致使两亿多人受迫害,几千万人成为红旗下的亡魂;在气候正常的情况下,瞎折腾竟使3800多万人成为饿殍(最近解封的1959-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档案资料)。囊括建国后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非正常死亡人数的总和,已超过二次大战总死亡人数(5000万)的记录,社会处在一个“老百姓分配贫穷,领导人分配特权,就是没有财富可再分。”的畸形循环中。一个伟大的国家,史无前例地沦落成了全世界最贫穷、愚昧、落后的国家,呜乎!
         期间最刻骨铭心的,当属彻底摧毁了我们民族道德底线的十年“文革” 大动乱,历史老人举起他那沉重的笔,记载下二十世纪人类的两大悲剧:一是“二战”的法西斯暴行,二是“文革”的浩劫,此时恰逢本人进入而立之年,“文革”让我们赶上了,既是不幸又是万幸,更是有幸。回顾昨天那“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的愚民枷锁生涯,不但有伤痕,也有忏悔,还有反思与醒悟,这才是“文革”的全貌。
        在劫后余生的今天,已渐入垂暮之年,“文革”对我们精神摧残带来的后遗症,使我的痛感日愈强烈,然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们大都默然饮恨,无可倾诉。近年来,在网络平台上开阔了视野,再生了已枯竭的认识,并吃惊地发现了我们的社会,尚有散布精神毒素的“文革癖”在孽生;同时更看到了广大正义之士在围剿这些罪恶孽根。禁不住感触万千,本以为那些尘封的不堪回首的往事,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早被灯红酒绿、莺歌燕舞所掩,精神的追求巳为人欲横流取代,不想还有如此之多的好事诸君,尤其是从未身临其境的青年人,居然亦激发了义愤填膺之忧愤。这使得本人在略感意外之余,忍不住产生一种“帮一把”的冲动;责任的驱使命我必须把那段本人所知的事,原原本本复述出来,如果仍旧一如既往地沉默,让那铁的事实,最终随肉体而逝,且不说是一种失责和憾事,最对不起的恐怕就是自已了,所以至少要把我占据的这段时空染上自己的颇色。
        另外我还有个“经手的东西要攒起来”的癖好,所以在当年经我手的文革纸质资料,全部都收藏起来,因为我想这场“史无前列”的“文革”历史资料对我愿意笔耕的人来讲,是比金子还要贵重的种子和肥料。它们涵盖了相关各派的传单、小报、漫画、宣传画以及几十万字的“首长讲话”等材料,和种类繁多油印文革传单,可以分出几十个品种上百个门类,后来我将它们装订成册命名《风雷集》。退休后我经常拿出翻阅,徜徉在这字里行间,思考在这泛黄的纸面上,回味那荒诞、苦涩的岁月。随着“红色收藏”热的升温,我知道它们的升值空间,但我拒绝一切收购,因为我视它们为宝的是史料和学术价值,为了能对得起它们,我决定给它们穿上《折腾岁月小记》的新装,将它们推向国际互联网的平台,在这里让它们再次以严肃、深邃的历史身姿,展现在阳光下。
        牢记历史是为了不再重复过去的错误。我认为所有过来的人,都有责任阻止它的重演,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把它的丑陋和邪恶讲述出来,留给后代从中接受教训。在德国就有“说出真相”一类组织,鼓励那些经历过二战的“沉默的德国人”说出自己的故事,他们认为,只有敢于面对真相,才能避免悲剧重演。历史的过错原本是一宗难得的财富,丢掉这笔财富,便会陷入新的盲目,掩盖和遗忘恰愉是通向灾难循环再现之路,对往事的记忆、分析、总结,才能增强人们对未来的把握能力,悲剧不仅是个体的,更是民族的、历史的!明镜史鉴“以人为镜,可以知善恶;以史为镜,可以明兴替”中国眼下泛滥的腐败正是对“文革”遮掩和遗忘的严惩,更何况报应并不就此为止。
        还原历史的真相,才是走向正义的第一步,所以我愿意加入为历史做义工的行列。
三、结尾的絮语
        这本书是由三十五个,长短不一,且不连贯的大小往事组成,短则1300多字,长则6000多字,反映的视角也不尽然,描写的内容亦不雷同,所表述的思想层面也是按我年龄和所处环境而有所侧重,但它却是我们共和国三十年间所演奏“大折腾合奏曲”中不可缺少的音符。
这些已装进记载历史的酒坛里,并存放了三十年以上的往事,才是最甘醇的。十年的辣味浓点,二十年的醇度少点,而三十年以上的才纯真,连当年的隐私也毫无价值,尽情抖露出来;特别是被视为藏垢纳污的心灵世界,尽可开启紧闭的门窗,让后人把触角探到我们心灵最隐蔽的一角,嗅查那个难于理喻的时代气息,做出最理性的判断;它们更是对那个“大折腾”的总导演,应定性为罪而非“错”的更多铁证补充;在老朽双眸定格的画卷里,虽然都是悲剧,但它们不是灾难的展现,而是对“美的毁灭”,从而给人以心灵永恒的震撼;更是人民对历史的一次严肃追问。历史不但由成功者来写,还要由历史的见证人和亲历者来写,通过文字牢牢固定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卷里。
        “文革”结束后兴起一阵“伤痕文学” ,毋庸讳言,由于受到当时政治气候的制约,只能是“点到为是”,政策上的“易粗不宜细”更不允许你深究其根由。今天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一切遮掩手段当属枉然,于是言论自由要显得比当年宽松一些,所以我的每一篇文章最后,都加有黑粗体直切主题的点评。如果有人对此有异议不喜欢,有自己的观点,我尊重你的选择,但你决不可美化孽举和孽行来篡改历史,更无须大惊小怪,只当是一个白发渔樵在此浊酒闲歌罢了。


                                         2010-07-16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beijing70921.blog.sohu.com/
  
[upload=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5-4 03:26 , Processed in 0.0411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