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25-11-3 20: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毛泽东周恩来运用新华社内参纠正军队不正之风
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上出现了严重的不正之风。买自行车、手表等一些紧俏的生活用品得托关系,“走后门”。群众最不满意的是大学招生“走后门”。那时废除了高考,上大学靠“推荐”。被推荐的很多是有权势或和权势人物有关系的子弟。我下决心揭露大学招生“走后门”的事。我到天津一所著名大学主管招生的部门了解学生来源,还直率地提出了有没有走后门的问题。接待我的一位负责人很干脆地矢口否认.我要求查招生资料,他们搬来了一大摞,我仔细翻了一遍,每一份材料上都盖上了大红图章,都是手续齐全,无法找到“走后门”的痕迹。调查失败了,我怏怏地离开了这所大学。在回分社的路上,我看到西康路60号门前军人站上了岗,这里前不久是建筑设计院,最近被军队占了。联想到“五大道”的小洋房大量被军人占用,我眼前一亮:走了和尚走不了庙,大学招生“走后门”抓不着,军队占房是滑不掉的!
第二天,我所在的分社经济组研究报道题目,我报了军队占用民房这个题。当时军队支左,调查军队问题不仅难度大,还有“毁我长城”之嫌。政治风险是很大的。但大家一致支持。有人提议,军队是马杰分管的,马杰应当参加。我上楼把政文组的马杰叫了下来,马杰积极表示参加这个调查。
我在公用局(当时市房管局并入公用局)召开了一个座谈会。据他们介绍,和平区文革初期共压缩、查抄了9190户,压出房屋13404间。私产已被接管需要处理的5384户,房屋3025所、24321间。这些被迫搬出的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民族资本家和各类高级统战人士。我根据公用局提供的线索,到街道进一步调查得知:名医杨济时重庆道187号一所小楼13间房,被警备区一位副参谋长一家占领,杨济时一家20人被赶到重庆道6号地下室一间房子。睦南道83号是著名肿瘤专家金显宅的私宅,被警备区一位领导人家庭占用。市政协委员、著名泌尿专家林菘私宅睦南道81号,被公安局军管会一位领导人家庭占用。全国政协委员李勉之兄弟三人在睦南道94号的三幢小洋楼和整个院子都被军队占用。市政协副主席毕鸣歧在大理道63号的一所私宅被05部队占用。市政协委员、民主建国会负责人乐肇基睦南道56号私宅被一位军官家庭占有。市政协委员、名医施锡恩睦南道89号一所私宅被“兵要组”占用。我调查了民园和体育馆两个房管所,了解了更多的情况。例如,大理道义胜里6号是姓郑的私宅,4688部队一位团级干部,还是学毛著积极分子,他先占了楼上一层四间,姓郑的被迫住楼下一间。后来这位团级干部说:我不能跟资本家住一个楼,就把姓郑的赶走了。一位女房管员还带我从外面远远地看了几处被军队干部占的小洋楼。接着,我调查了市卫生局,接待我的是张玉昆,他介绍多家医疗单位被占。如有700张病床的第二工人疗养院(柳林)建筑面积两万平方米,被北京军区后勤部八分部占用。有120张病床的第一工人疗养院郑州道分院,被警备区占用。河西区尖山那所两万多平米的大医院被天津警备区全部占用。当时天津病床紧张,全市有12万结核病人,只有两三百张结核病床。我还调查了东风大学(即天津师范大学),这所学校八里台的整个校园36260平方米的建筑都被六十六军军部占用(六十六军占用后又在校园内建了4800平米房屋和两个地下指挥所)。马杰调查了教育局,有些幼儿园也被军队干部占作私宅。在天津驻军20个单位即六十六军、警备区、独立师、八分部、05部队、海军航保部、空军高炮二师、空军灯三团等,在文革中占用民房108处、9167间,共400853平方米。
我写出了稿子,打印后交给分社负责人任丰平,他签发给总社。
几天以后,从总社传来了消息,周恩来总理在人大会堂开会,让新华总社将此稿加印若干份送到人大会堂。周总理主持的这个会上部署,解决全国军队占用民房的问题,并由此纠正军队在支左中的不正之风。
1972年7月,中共中央下发了一个文件:中发1972年[28]号。这个文件主要内容是转发新华社天津分社写的四篇内参,第一篇内参题为《天津驻军大量占用民房,严重影响军民关系》,第二篇是天津驻军领导人对大量占用民房的自我批评,第三篇是反映驻军退出民房的情况,第四篇是写退房后军民关系改善。后三篇反映的情况是中央看到第一篇稿件后采取纠正措施的结果。这四篇稿件中,第一篇是我写的,后三篇是马杰写的。
这个文件在中共中央转发内参的按语中要求天津驻军迅速改正错误,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一条当时称为“最高指示”(即毛泽东的指示),指示的大意是解放军驻锦州部队在一个苹果园里不吃园里的苹果,说不吃是光荣的,吃是可耻的。毛泽东旁敲侧击,用吃苹果的事来说明军队占用民房可耻,退房子光荣。
中共中央28号文件下达前,中央军委和北京军区事先对天津驻军进行了工作部署:首先让天津驻军领导人向新华社记者表态。总社通知我们听取六十六军刘政军长的自我批评,并写成内参。我和马杰到六十六军时,刘政军长毕挺地站在大门口,见我们行了个军礼,说他在此恭候多时。7月19日,六十六军带头,动用两个连队把军部从东风大学搬回新华路28号原址(百华大楼后身)。搬家的部队车水马龙,十分壮观,群众夹道拍手称赞。为了保证六十六军搬回去,天津市革委会组织了300多人的修缮队伍,还有200多名战士,日夜奋战三四天,7月18日零点完成了对新华路28号的修理,保证了六十六军7月19日搬回。
中共中央28号文件下达后,全军立即退房,仅北京军区就退出了民房近百万平方米。各省、市、自治区的支左部队也退出了占用大量民房。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军占用城镇地方房屋一千七百多万平方米。
军队迅速退房使群众对新华社更加信任。在文革中蒙冤受屈的人认为新华社记者可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纷纷到分社上访。分社安排阎晶昌、孟子君两人专门接待来访。军队退房使新华社天津分社余威尚在,有时给上访者单位打个电话,就把问题解决了。这样一来,上访的人就更多,在睦南道150号分社所在地人满为患,有时一天上访人数达百人之多,小花园都挤满了。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传达室生连起老头每天发十几个号,有人为了拿到号,头天晚上在分社的围墙外面墙根底下等候。在接待来访中触及到大量文革中的问题,引起了天津市军政领导人不满,六十六军军长(市革委会委副主任兼市公安局军管会主任))刘政批评分社超越权限,管得过多。分社只好停止了接待群众上访。
(杨继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