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35|回复: 0

况明星:文革武斗期间北大天桥架设的回忆

[复制链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51
发表于 2013-3-28 21: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井岗山为什么要架设天桥
在文革6768年期间,北大分成了新北大公社井岗山两大派,双方对立严重。大概是68年的3月底,两派之间出现了暴力冲突。掌权的新北大公社方面控制了学校的绝大部分,并拥有全部行政资源和后勤保障设施。而井岗山控制的地方十分窄小,仅仅占领了37楼到29楼一线的学生宿舍、28总部及它前面的两栋宿舍,没有任何后勤资源,也没有向外的门。为了进出,在37楼面向海淀马路的南面围墙处开了一个大口子作为大门。当时公社方面比较主动,对井岗山形成了包围之势,而井岗山比较被动,处于守势。
在两派割据初期,双方发生过一次大的冲突—抢占36楼。井岗山中午抢先占领了36楼,下午公社组织攻打。由于该楼是井岗山的咽喉,各种物资、人员都要经这里到总部28楼和各纵队,对于井岗山来说,36楼不能失守,必须死保。当时公社的人非常英勇,很快就攻进了一层的几个房间,并要在楼外架梯子攻上二楼。井岗山的人也玩命,将二楼的楼板砸了几个大孔,用长矛往下扎,伤了不少公社的同学。另有一些人从三楼和四楼窗口扔下组合暖气片,吓跑了很多进攻的社员(我看到,井岗山怕砸死人,暖气片在窗台上放了几分钟,待梯子上和墙下没人,才推下暖气片)。双方激战了一个多小时,最后公社方面撤了。以后,在公共汽车32路的道路上以及35楼后面也先后发生过小的冲突。
最初,为了防止公社的强力弹弓伤人,井岗山楼与楼之间用床架围成人行通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床架也逐渐被弹弓打烂,经常有人被砸伤。这时井岗山楼与楼之间的通路实际上已处于公社的半封锁状态,其中28楼总部的情况最为严峻,它的东面、北面、西北角的楼房均被公社控制,南面进出的地面道路处于对方东面弹弓的有效射程范围内,道路随时都可能被完全封锁,一旦公社攻打28楼总部,28楼将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井岗山总部召开了一次总部委员和纵队长联席会议,讨论和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设想在28楼与30楼的四层之间架一座天桥,能同时过34个人,并决定由17纵(技术物理系)负责架设。

二、为什么由我来负责设计
61级(文革前五年级)的同学基本上学完了大学的课程,基础比较好,天桥的设计原本是由他们负责的。有一天,1761级核物理、放化专业的同学在28楼讨论架桥的设计方案,其他年级也有一些人参加,我也在旁边凑热闹听。大家都没有经验,讨论了好久,感到比较困难。在讨论中有一位同学说,通过解微分方程来计算受力情况。由于我曾自学过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稍微知道一点桥梁知识,67年回家路过武汉时又看过长江大桥,觉得那位同学讲得不太对,所以在旁边贸然地插了一句:不需要解微分方程,可以用桁架原理解决。当即纵队长郑修聪要我介绍桁架原理,我画图简略地介绍了桁架受力的计算方法,并列举了武汉长江大桥和高压电线铁塔运用桁架的例子。
由于当时大家派性很强,井岗山又面临被“消灭”的危险,所以不管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同学之间都很团结、齐心,只要能解决问题,谁负责设计都可以。我们系是学理科的,多数同学对结构力学不太了解,我讲完了以后,大家误以为我懂架桥,所以一致推举我来负责设计。其实我也不懂,只是从书本上知道一点皮毛,根本没有经验。但当时年青气盛,不知天高地厚,也没想那么多,加之我性格直爽,比较讲义气,觉得自己不能当缩头乌龟,既然大家要我干,信任我,干就干吧。就这样,我当上了28楼天桥的土工程师。整个架设组主要由我和五年级核物理、放化七、八个人组成,其他年级有没有人参加,时隔45年,记不清了。

三、桥梁的设计和制作
接受任务后,参考结构力学中桁架的例子以及通常房屋顶的结构,我们很快就设计了一个初步方案。整座桥梁由两个结构完全相同的平行竖立的三角形桁架组成,桥宽1.2米,高为2.5米左右。经过实地测量,28楼与30楼之间的距离为15米左右,即桥的跨度约为15米,制作的桥桁架总长度应为1820米。为了减轻桥梁本身的重量以及便于找材料,设想用木头制作。按照这样一个设计思路,我们在28楼南面的两栋宿舍楼中找到了一种吊天花板的松木,该木干燥、质密,长约5米,截面积约为10×10cm[sup]2[/sup]。根据书上提供的松木应力强度数据、现有松木截面积大小以及假设600斤的载重量,按桁架原理计算,该松木架桥安全系数大于10,符合我们的使用要求。
在制作桥桁架之前,当时考虑了两个问题:第一、上面的设计是根据书本得到的,能不能安全过人,我们谁也没有经验,需要进行过人的安全实验;第二、架桥的环境特殊,桥梁不能象平时那样在地面用机械吊上去,只能在四楼楼道的窗户口和楼顶上人力架桥,也不能在空中组装,由于架桥时可能会出现双方交战,架桥的时间要尽量短。为此,在正式架桥之前,需要在楼道中做好一个完整的桁架桥梁,并且要求其自身的重量越轻越好。
当时的条件非常简陋、原始,所有的工作都要靠手工、人力完成。材料就是上述的松木和街上买来的长螺栓、铁钉,工具只有扳手、锤子、木工用的手摇木钻。我记得,在制作时,首先是加工三角形底边的长横梁,用五根5米长的松木首尾相接而成,除去搭接部分,共20米长,做成后两头一抬,自身的重量就使横梁弯得很厉害。看到这个样子,有的同学担心桥做不成,那时我心里也没有数,但我们还是硬着头皮干。经过三天的努力,做出了一个三角形桁架,与单根长横梁的力学性质完全不同,站了三个人都没有断,说明实践与理论是一致的。这对我们是一个极大的鼓舞,信心倍增。又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日夜奋战,我们做出了一个完整的桁架桥梁,两端垫起,八个人在上面反复跳动,桥梁安然无样,证明木制的桥梁可以安全过人,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随后请来井岗山一派的泥工,打掉了28楼和30楼相对的楼道窗户和窗台,使窗台处楼道敞口在外,并用床板预作好了桥面的桥板。准备工作做好后,下一步就是怎样将600多斤重的桥梁架出去的问题。

四、天桥的架设过程
为防止架桥时对方袭击,架桥的那天,井岗山总部调动了所有的在校人员,其中四、五十个人参加28楼和30楼的架桥,由17纵的同学现场组织指挥;两支长矛队在28楼楼下附近两个方向上监视对方,以阻击对方从地面进入架桥区域;另一部分人员在各楼严密防守,防止对方趁架桥时攻楼。按照白天总部的布置,架桥时间在晚上十二点之后。为避开对方探照灯的照射,知道我方的行动,正式架桥之前,要设法断电。为此,有三、四个同学在28楼楼顶扔铝管,试图使楼下的3300伏高压电线短路。当扔下第四根时,高压电线突然闪白光,同时听到未名湖方向传来轰隆巨响,并伴有强烈的闪光,全校立即一片漆黑。断电成功,架桥立即开始。
架桥的基本思路是:将桁架桥梁从敲掉砖墙敞口的28楼楼道慢慢地水平推向对面30楼的楼道。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桥梁的移出端用三根拨河的粗绳拉着,两根分别拴在桥梁移出端的左、右侧,由30楼楼顶的人控制,先将桥梁往外拉,待桥梁移出太约一半以后,转而向上提着桥梁。另一根由28楼楼顶的人拉着(当时我在28楼楼顶),使桥梁不要往下倾斜,而28楼四楼楼道的人则将桥梁往外推,三方面的力使桥梁尽量保持水平状态。为了使垂直向上的分力大一些,抬高拉绳的支点,28楼楼顶这边的拉绳是嵌在板车轱辘钢圈内、然后把轱辘架在双层床架上拉着的。
随着桥梁的移出,拉绳承受的力越来越大,压在床架上的力也越来越大。当桥梁移出端离30楼窗口不远时,28楼楼顶的床架有些支撑不住,在慢慢地垮下去,并发出格格的声音(事先没想到),桥梁也有些失去平衡。这时四、五个同学不顾一切地硬扛着床架的横梁,并咬牙坚持着。当时30楼的人呼喊28楼的人用力拉,28楼的人又叫30楼的人用力提着,现场气氛非常紧张,但不慌乱。当桥梁移出端到达30楼时,其端面顶着了30楼的墙,且桥面比30楼的楼道低了几十公分,尽管30楼楼顶的人拼命地往上提,桥梁就是搁上不了楼道。相持了好久,30楼那边的人十分焦急,生怕坚持不住,桥梁掉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四年级核物理专业的山东大汉张景元单膝跪在30楼的楼道口,协同楼顶的提力,在其他同学的保护下,大叫一声,单手用爆发力将桥梁移出端提上了楼道,这时大家才松了口气。待桥梁的位置调整好后,17纵的同学赶在天亮之前,摸黑铺完了过路桥板。到此,架桥宣告结束。
当天晚上,公社2931楼的人虽然也听到了我们这边杂乱的讲话声、工具敲击声等,但由于没有灯光,看不清楚我们在做什么,更没有想到在架桥,只是自己加强了警戒,打了一些零星的弹弓(因射程不够,没有伤到人),因而在这次架桥中,双方没有发生冲突。

图:横跨28楼和30楼之间的天桥


2013. 3. 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d7b3450101a2vg.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5-12 19:06 , Processed in 0.05082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