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739|回复: 0

[凯迪原创]就算是父亲关锋紧跟毛泽东的见证吧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5-7-2 11: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gege2015guan 于 2014/10/20 12:39:36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史海钩沉


    父亲关锋从山东调任中共中央政治研究室是胡绳推荐,康生保举。毛泽东欣赏的结果。再次说说自从关锋调北京工作后经历的几起重大事件,就算是父亲紧紧跟随毛泽东的见证,是非曲直就由历史来评判把。

    一:一九六二年“合二而一”大批判的由来及关锋

    关于“合二而一”大批判的由来,范若愚一九七九年所写,《‘合二而一’批判由来》一文中写道:“当时我曾按那个‘理论权威’口授提纲。做过一次从政治上‘批判’杨献珍同志的报告,犯了错误。批判‘合二而一’实际上是康生对杨献珍的有组织、有预谋、有计划的陷害和迫害。‘一九六四年四月党校的哲学教师艾恒武认为杨献珍用‘合二而一’来描述对立统一很有新意。编写了一篇‘合二而一’与‘一分为二’的文章。

    五月二十日左右,《光明日报》的编辑王愚拿着文章清样到中央党校找到了作者,说有人提出异议:认为已有“一分为二”再提“合二而一”来表达对立统一规律是标新立异。或许以为因是毛泽东主张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对立统一规律。因此‘合二而一“的提法比较敏感。

    《光明日报》的文章清样送还艾恒武时,康生和“反修哲学小组”的关锋、吴传启也看到了该清样。

    一九六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光明日报发表了《‘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这篇文章后六6月二日立即发表了署名项晴的《‘合二而一“不是辩证法》的反驳文章。

    康生把艾恒武的文章转给毛泽东后,毛泽东在六月八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一分为二’是辩证法。‘合二而一’恐怕是修正主义,阶级调和论吧。这样就给‘合二而一’定下了调子。在此之后,对于‘合二而一’观点的批判就 不断的升级了。

    七月十号,毛泽东接见康生、艾思奇等人时说:双十条的第一个失调的前一段,即:《前十条》中论述人得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问题一段,是我写的,这些话触及到了有些人的痛处,杨献珍就是一个,他们出来搞‘合二而一’反对我。”

    七月十七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高级党校两名干部署名的文章《就‘合二而一’问题与杨献珍同志商榷》,公开点名批判杨献珍这篇文章时康生指示《人民日报》社起草,由康生直接主持的中央反修哲学写作小组经过反复修改,有新疆干部王中、郭佩衡署名发表的。关锋是反修哲学小组写作班子的主要成员,参加了这篇文化在那个的修改写作。

    八月十四日,关锋、林聿时、吴传启三人以撒仁兴的笔名在《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合二而一’是阶级调和论的理论基础》一文。

    八月二十四日,《红旗》一九六四年第十六期发表了署名‘报道员’的文章《哲学战线上的新论战》。

    二:批判“海瑞罢官”的始末及关锋

    在一九五九年四月召开的中央八届七中全会上,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海瑞敢讲真话刚直不阿的精神。还说:找几个历史学家研究一下。吴晗很快写成了《海瑞骂皇帝》一文,刊登在六月十六日的《人民日报》上。之后吴晗又以同样题材写了《论海瑞》。这篇文章发表之前,吴晗把文章送胡乔木看,胡乔木特意把毛泽东提倡真海瑞,不是假海瑞,提倡左派海瑞,不提倡右派海瑞的意思对吴晗谈了。吴晗便在文章中画蛇添足地加了一段: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假冒海瑞,批评“有些人自命海瑞,自封反对派”,然后发表了。

    一时间各界纷纷跟从毛泽东刮起来歌颂海瑞风。北京京剧团团长马连良邀请吴晗写出了五场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与一九六一年初公演,毛主席亲自观看了《海瑞罢官》,很高兴。

    由此又引发了历史真实与戏剧的关系的讨论。吴晗发表的《关于历史剧的一些问题》针对《‘史’与‘戏’》一文中提出的问题。一九六一年《北京文艺》三月号上发表了曲六乙的《羞为甘草剂,敢做南包公》一文,马连良也在《北京晚报》发表了《从海瑞谈到‘清官’戏》。至此一直是学术范畴的争论。

    一九六二年,毛泽东在九月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突出强调了阶级斗争问题。一九六五年初,江青到上海与时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兼市委宣传部长的张春桥,胜定由时任《解放日报》编委兼文艺部主任的姚文元执笔写批判《海瑞罢官》的批判文章。不言而喻,江青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得到毛泽东的认同的。

    江青在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二日《为人民立新功》的讲话中,也曾说过写批判《海瑞罢官》这篇文章之前毛泽东的态度:主席心里很清楚,但是就是不明说。因为主席允许,我才敢于去组织这篇文章,对外保密报了七、八个月。

    一九六五年毛泽东密令关锋、戚本禹赴沪,(关锋时任《红旗》杂志编委职务)。

    十二 月二十一日。毛泽东在杭州同陈伯达、艾思奇、关锋谈话说:‘戚本禹的文章写的好,缺点是没点名。姚文元的文章也好。点了名----但是没有打中要害。要害问题时罢官。------。

    一九六六年一月中旬关锋和戚本禹分别写出了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本质(戚本禹)》及《‘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是反社会主义的两棵大毒草(林杰执笔)》。报中宣部审批,稿件暂被压下。鉴于中宣部认为关锋的批判文章上纲上线很‘左’的做法,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的许立群把相关的几个材料分几次报送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书记处书记彭真。彭真报转毛泽东。(其中包括专门组织人,把关锋一九六二年写的一篇文杂文《从陈贾说起》,一起上报到五人小组,目的是想说明关锋的这篇文章在观点上与吴晗观点相似,来提醒关锋等人,不要抓住别人小辫子不放。)

    一九六六年二月三号。在文化革命五人小组会议上(许立群、胡绳等七人列席了会议)

    彭真说:不要谈《海瑞罢官》的政治问题。学术批判不要过头,要慎重。“左派”也要整风,不要做学阀。许立群发言提到关锋一九六二年写的几篇杂文也有错误,应该批评。

    并把相关七份材料上报。

    对此,毛泽东一九六六年二月五日作了有关《海瑞罢官》问题七个材料的批语:

    江青:

    这批材料阅后,暂存你处。

    毛泽东

    二月五日

    (引自毛泽东手稿刊印)

    (引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第7页)

    七个材料是指:

    一:北京六个报纸、杂志部分负责人座谈《关于《海瑞罢官》讨论的情况问题;

    二:汇报张春桥电话中的一件事;

    三:汇报关锋等人四篇稿件政治性的提法;

    四:关于郭沫若一封信的汇报;

    五:关锋在一九六二年写的几篇杂文,邓拓在一九六二写的一篇杂文;

    六:关于《海瑞上疏》和《海瑞背钎》的材料;

    七:报刊发表参加演出《海瑞罢官》的演员的检讨文章。

    二月八号彭真和陆定一、许立群一同专程到武汉向毛主席汇报。在谈到“左派”也要整风时,毛主席说:但年以后再说。许立群就有提到关锋的杂文也有问题时,毛主席说:“写点杂文有什么关系。何明(关锋)的文章我早就看过,还不错。”

    四月初关锋和戚本禹的文章被发表。(《红旗》一九六六年四月五日出版)。关锋、林杰的文章说:“庐山会议前夕。吴晗写了《海瑞那皇帝》;庐山会议后,我们党罢了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官,吴晗同志有‘破门而出’写《海瑞罢官》------实质上都是为右倾机会主义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吴晗同志的问题要害就在这里。

    五月八号,《解放军报》刊登了高炬的《向反党法社会主义的黑线开火》,《光明日报》刊登了何明(关锋)的《擦亮眼睛,辨别真假》。何明的文章说“邓拓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三家村‘的一名村长’是他们一伙的头头”史称这两篇文章是“文化大革命”最早的两篇大字报。

    《红旗杂志、人民日报》联名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了题为《伟大的历史文件》的文章。

    一九六七年五月毛泽东在接见阿尔巴尼亚军事代表团时也有说到:我们国家在某些部门、某些地方被修正主义把持了。真是水泼不进,针插不进。当时我建议江青同志组织一下批判文章《海瑞罢官》但在这个红色城市无能为力,无奈只好到上海去组织,最后文章写好了,我看了三遍。

    由此更说明,毛泽东的的确确把《海瑞罢官》已上纲到党内路线斗争,提高到阶级斗争的程度来思考了。

    三: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期间重大文稿的批示及关锋

    作为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的关锋、戚本禹于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六日给副组长江青的报告,报告说:北京市的红卫兵有很大发展,各大、中学普遍建立了组织。当前运动主流是健康的,但也有缺点,例如捉人、打人的现象很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一)个别人利用某些学校的红卫兵对抗“十六条”破坏文化革命。

    (二)有些院校红卫兵的领导权落到了保皇派手里,他们实行没有工作组的工作组路线。报告提出了北京市委应站到运动第一线去领导运动。对工作组的路线应进行批判等四点建议。

    八月二十七日,江青把报告转送毛泽东。毛泽东的批语就写在这个报告上。

    报告全文:

    对关锋、戚本禹反应北京市文化大革命情况报告的批

    (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八日)

    此件印发政治书记处、中央文革小组、北京市委以及薄一波、陶鲁笳各同志。此事应当讨论一下。

    毛泽东

    八月二十八日( 引自毛泽东手稿刊印)

    时任红旗杂志副总编的关锋,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给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副组长江青写信:红旗杂志元旦社论,引用了毛主席的《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还引用了主席对人民日报评论员《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的批注。“请您考虑引用主席这些话公开发表出去,是否妥当。对此亲自毛泽东给予了批示。毛泽东的批语就写在关锋的这封信上。

    关于不要公开引用《炮打司令部》等的批语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关锋同志:

    都不要引用。

    毛泽东

    十二月二十五日

    ( 引自毛泽东手稿刊印)

    《红旗》杂志总编辑陈伯达,一九六七年一月十四日送毛泽东审阅文稿写道:“王力和关锋两同志给《红旗》写了一篇评论,请顺阅。”

    王力关锋一九六七年一月十六日以红旗评论员的名义,发表的题为《无产阶级革命群众联合起来》的文章。文章引用毛泽东的一段话:“从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手里夺权,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革命,既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的革命。”

    就此毛泽东给陈伯达批示:

    对《红旗》杂志评论员文章《无产阶级革命派联合起来》的批语

    (一九六七年一月十四日)

    伯达同志:

    写得很好。

    毛泽东

    一月十四日

    ( 引自毛泽东手稿刊印)

    《红旗》杂志总编辑陈伯达一九六七年一月二十九日送审社论稿写道:“王力、关锋二同志为红旗杂志准备了一篇社论:《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夺权斗争》情审阅。”。毛泽东对此片社论进行了修改,本片文章的二至七是毛泽东对社论的修改。其中用宋体字排版的是毛泽东加写和改写的文字。

    对《红旗》杂志社论稿《论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夺权斗争》的批语和修改

    (一九六七年一月三十日)

    林彪同志:

    此件我看了,认为很好,并做了一些修改。请你看一下,退还陈伯达同志。

    毛泽东

    一月三十日

    如有修改,请告伯达。又及。

    (引自毛泽东手稿刊印)

    一九六七年文化革命小组张陈伯达于一九六七年二月十七日送周恩来总理《红旗》杂志社论《必须正确的对待干部》文稿审阅。十八日周恩来总理转报毛泽东,本批示写在周恩来的送审稿上。社论第八页写道:有的干部,还可以吸收他们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联合夺权的权力机构。毛泽东将其中“有的干部“改为”有许多干部”。还删除掉了文章末尾的三句口号即: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万岁!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万岁!

    对《红旗》杂志社论稿《必须正确的对待干部》的批语

    (一九六七年二月十八日、二十二日)

    一

    退总理:

    同意比的意见,讨论后再发表。并把三结合的思想写进去。再则。以后重要申论都应这样做。

    毛泽东

    二月十八日下午八时

    (引自毛泽东手稿刊印)

    二

    照发。

    (引自毛泽东手稿刊印

    陈伯达、关锋、王力根据毛主席的批示又一次修改后,送审时写道:总理主持看后,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我们又做了一次修改。

    这篇社论发表在一九六七年三月一日的《红旗》杂志第四期。《人民日报》二月二十三日提前转载。

    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八日,王力、关锋把《清华大学工作组在干部问题上执行自查阶级反动路线的情况调查》一文送报毛泽东时写道:“打击一大片,保护一小撮,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此,我们过去调查不够,揭露不够,批判不够。似应在革命三结合中,对这个问题进行充分揭露和批判。一些典型材料,似可发给党内领导同志看。对此毛主席也写了批示:

    对《’打击一大片,保护一小撮’是资产阶级发动路线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文的批语

    (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王力、关锋同志:

    此件很好。可以公开发表,并予以广播。还应调查一、二个学校、一、二机关的情况。

    毛泽东

    三月二十九日

    请先印发参加碰头会的同志们及其他同志一看。

    (引自毛泽东手稿刊印)

    此篇文章以《红旗》杂志编辑部调查员的名义,发表在一九六七年三月三十日出版的《红旗》杂志第五期,《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做了转载。

    《‘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是由王力关锋起草,经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组长、《红旗》杂志总编辑陈伯达修改后,曾多次送毛泽东审阅后,作为《红旗》杂志、《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发表在一九六七年五月八日和五月八日《人民日报》。

    对《‘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一文的批语和

    (一九六七年五月四日、六日、七日)

    一

    有些意见,写在文内,请酌定。

    毛泽东

    五月四日

    改后应送小组及常委碰头会讨论通过。又及

    二

    退文革小组。

    在第七页,加了几句话,请研究,是否妥当,定稿后,请印正式清样送阅为盼!

    毛泽东

    五月六日

    三

    照此发表。

    毛泽东

    五月七日下午七时

    (引自毛泽东手稿刊印)

    四

    这种对于共产主义的描绘,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是古已有之的。在中国,有《礼运·大同篇》,又陶潜的《桃花源记》,又康有为的《大同书》、在国外,有法国和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大批著作,都是这一路货色。

    五

    照作者的意见,共产主义社会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一点黑暗也没有,一点矛盾也没有,一切都好了,没有对立物了。社会从此停止发展,不但社会的质永远不变化,连社会的量似乎也永远不变化了,社会的发展就此终结,永远一个样子。住这里,作者把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规律抛掉了-----任何事物,任何一个人类社会,都是由对立斗争,有矛盾而推动发展的。作者在这里宣扬了形而上学,抛弃了伟大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根据《红旗》杂志一九六七年第六期刊印

    (有毛泽东手稿)

    注:本文件稿

    (一)是毛泽东对五月二日送审稿的批语;文件稿

    (二)是对五月五日送审稿的批语;本文件稿

    (三)是对五月七日送审稿的批语;本文件稿

    (四)(五)是毛泽东在送审稿中加写的两段话。

    一九六七年九月四日,戚本禹给毛泽东写信检讨毛泽东批语

    在戚本禹检讨信上的批语

    (一九六七年九月七日)

    已阅,退戚本禹同志。

    犯些错误有益,可以引起深思,改正错误。便时,请你告知关、王二同志。

    毛泽东

    九月七日

    (引自毛泽东手稿刊印)

    注:关指关锋。王指王力。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0438727&boardid=9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5-13 23:50 , Processed in 0.07142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