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7195|回复: 1

成县“文革”风浪在成师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7-11-16 18: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11/30 10:53:50 来源:成县师范校史 编辑:张蕾 988 0 0
一九六六年二月,省教育厅下达《一九六六年上半年工作安排要点》,提出教育工作的重点是: 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两种教育制度,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业余教育,使教育工作更好地为三大革命运动服务二正当全校师生满怀信心贯彻落实这些要点,发展学校大好。形势时刻,从五月份以后全国风云突变,一场灾难降临了。
这年春季,成县开展四清运动.五月份的一天,四清分团与成师学生在县体育场进行蓝球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因裁判员倾向分团,判球欠公,引起了围观群众和部分学生的愤慨,使比赛不欢而散.事后由师范学生陈喜屏、陈廷栋等六名同学写出了《把权威拉下马》的大字报,一时牵怒了四清分团,立即派工作组进驻学校,大抓阶级斗争,并发动不明真象的贫下中农代表进校将校长李汝桐、教导主任舒昌龄等十位教师,以及写了。大字报的同学打成‘黑帮分子”。学校被称为“三家村,”黑店。发动师生及各机关单位进行围剿声讨,一时大字报铺天盖地,被批斗的师生,白天上街游斗,晚上开批判会,白色恐怖笼罩全校。这时学校领导权由工作组一手把持,学校教学工作从此中断了。随着当时全国形势的变化,到年底红卫兵开始大串连,批资反路线,_工作组随着撤离,学校陷入了混乱状态.一九六七年初,赴外地一串连的红卫兵陆续返校参加文化大革命,首先将校名改为,延风师范,接着由群众组织向各级党政部门夺权。随着群众组织的分裂,学校也形成了两大派,开始了无休止的派仗,先由文斗逐步升级为武斗。部分群众组织因砸抢了武装部掌握了枪枝弹药,形势变得十分紧张.因成师面临北大街,群众组织为了控制北街,把学校变成了武斗据点,临街面的一排房顶上课桌凳筑起了武斗工事,房上的砖瓦,成了互相袭击的武器,偶尔之间互相开枪射击。在这场灾难中,有的学生成了栖牲品,如师范毕业班学生吴民生就在六七年的一次混战中丧生,由于打砸抢、抄抓甚行,学校图书仪器,文书档案多被遭踏,洗劫校产设备,任意破坏,教室成了欧打斗争群众的地方。直到六七年后半年,兰州军区派支左部队进驻成县,武斗才基本上制止,一九六八年地、县革命委员会相继成立,中央虽三令五申发出复课闹革命的号召,要求各级各类学校的革命师生迅速停止串联。照常复课。但在当时派性恶性膨胀的情况下。对中央指示,置若阁闻,有的教师,怀着砍教不能、欲罢,不忍的心情,到宿舍里给学生上课,但学生中很多人睡觉不起来,根本不愿意听。
一九六八年八月,兰州军区赴成县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成县人民武装部,向地区革委会上报成立成县师范革命委员会的报告,经地区革委会六八年九月十五日以武革发 (68) 10号文件批示,同意成县师范革命委员会由十四名 (暂缺二名)委员组成。其中革命干部代表一名 (暂缺)军代表一名,革命教师代表三名 (暂缺一名)学生代表九名.一九六八年九月十六日地区革命委员会派出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
校革委、工宣队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学校的斗批改。首先开展了“三忠于”、“四无限,”活动,大搞“红海洋,”同时狠抓阶级斗争,大刮“十二级台风”,清理阶级队伍。当时被揪斗的教职工达二十人之多,已占全校教工总数四十四人的45.4%,但工宣队仍嫌不彻底,要继续深挖,并发动学生对被揪出的教师,进行挂牌游斗,开展批判斗争,甚至进行拷打,并强迫劳动改造。有的还被投进监狱。
一九六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地区革委会政治部武革政(68)10号文件下达了成县师范“六七级毕业生分配方案,”对114名毕业生进行了分配。
本年冬季,在驻校工宣队的领导下,开始解放干部,一九六九年春,原副教导主任胡学诗宣布解放,这时期学校的工作仍是继续进行斗、批、改,并发动群众重新讨论新的办学意见。

http://www.0939.net/article/article_1427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6 18: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成县师范校史编者的后话
2011/11/30 10:52:14 来源:成县师范校史 编辑:张蕾 1200 0 0
遵照甘肃省教育厅教育资料编辑委员会的部署,在为《当代: 中国》教育卷、《中国教育年鉴》、《甘肃省教育志》提供资料的同时,我们查阅历史档案,深入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老校友、征集个人收藏的文献资料,搜集到大量的有关资料,经认真分析、鉴别、研究后,我们编写了《成县师范校史》.完稿之日,恰逢成师建校五十周年,正好以此做为校庆献礼。
我们编写本书的指导思想是,从实际出发以介绍教育史为主,也写革命史,以记事为主,也写典型人物,旨在编写成师教育史,以继承和发扬师范教育的办学传统,努力为振兴中华办好师范教育起到一点微薄的作用,亦为省教育志提供一点史料。五十年来,成师有兴旺发达时期,也有低落停滞时期,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也有挫折、失误和教训,本应好好总结编写,然而由于经过十年内乱,学校文档散失,仅凭老校友们的回忆和残存的资料凑成,特别是我们的水平局限,疵漏再所难免,但做为对学校走过的道路回顾和了解,对前辈们创业维艰,和光荣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来说,尚能起到一点作用,这就算是我们编写的目的和用意了。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承蒙省教育厅、地区教委、省图书馆、省档案馆等单位,以及卜宪基、邓品珊、杨铎、王天一、刘鸿踢乔作标、贾天运、放梅五、胡必强、李汝桐、郝时峰、舒昌龄、李建唐、张光泽、邓剑秋、李树德、雷振邦、姚堪、左玉麟等许多老校友给我们以极大的鼓励、支持和帮助,特别是邓品珊同志于百忙之中为我们提供资料、匡正史实、指导写法并为本书撰写序言,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对曾经参加编写、现己谢世的其次,抓住培养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使学校愈办愈好。有优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质的学生.成县师范创办初期,教师奇缺。但由于王乐凯校长积极争取,聘请来一些政治、文化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到成县师范任教,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受到全县各界人士及师生的赞扬。特别令人高兴的是,卜宪基老师来校任教后,给成县师范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使地处偏辟陇南山区的成县师范,不仅成为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而且成为传播革命思想,宣传抗日救国的阵地,引导我们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使我永远不能忘记。
第三,坚持勤工俭学的办学原则,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途径,师范学校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基本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教学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增加学生的劳动技术知识,以适应陇南山区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这完全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一点成县师范也有着光荣传统。但是在“大跃进,和“文革,年代里,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使得劳动过多,甚至把成师搞成单纯的‘劳动学校”,这就完全违背了师范教育的基本原则,表面着学校增加了不少收入,但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随后,又取消了勤工俭学,又偏到忽视劳动教育放弃勤工俭学活动的另一边。这两方面的偏向,都不利于师范教育的发展.所有中、小学都应坚持正确的勤工俭学、勤俭办校的原则,师范学校也毫不例外。这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可以增加经济收益,改善办学条件,一举两得,两全其美。
第四,要创造一个稳定的教学环境。无论学校的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学校制度,校址、办学环境等等,都要相对稳定,不要老是变来变去,给人们心理上造成“总是乱哄哄的感觉,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当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当耐的学校领导也只能顺应“潮流”,任何一个学校领导都很难扭转那种局面,尽管在一些具体做法上也曾有所抵制,但也无济于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由于路线对头,方针正确,成县师范和其他中、小学一样,才走上了健康、稳步发展的道路.但稳定总是相对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中前进的,传统的旧观念、旧制度,巳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尽管过去成师有很大的成就,但不适应经济、教育发展的状况,仍然是存在的。所以,必须坚持正确的教育改革。这对改进学校领导: 体制、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陇南山区经济的发展,脱贫致富是完全必要的。如果没有这种改革,成县师范就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但改革只能是在正确路线指引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千万不能盲目乱改,违背师范教育规律和办学原则。一定要作认真的调查研究,从本校实际出发,提出可行性的方案,逐步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成县师范保持持久、稳定地向前发展,更上一层楼。
邓品姗
一九八八、四月一日

http://www.0939.net/article/article_14269.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8 22:01 , Processed in 0.02051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