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北京大学附中初三学生宫小吉 换得五分的“秘诀”(1965.10.16)

[复制链接]

991

主题

1141

回帖

801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011
发表于 2025-4-9 20: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换得五分的“秘诀”
北京大学附中初三学生 宫小吉 
         文章来源于《光明日报》1965年10月16日第2版
  “分,分,学生的命根。”分数这个东西可非同小可。就拿作文来说,有的同学在做作文之前首先想到的就是分,发下来最先看的也是分。有人回回得五分,有人回回得两分。
  我的作文成绩,就象皮球一样,跌下来,跳上去。我曾上过五个学校,作文成绩就大上、大下了六次,小跳、小跌就更多了。在沈阳的时候,我这个皮球算是跳到了最高峰,受到过全市著名的语文教师的夸奖。可是一转学到北京,成绩就直直地跌下来了:第一篇得六十二分,第二篇得四十二分,期末考试不及格,险些留级。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记录。

  同学们看了我以上的资历,便知道我可谓饱经风霜,经验丰富,也该有权评论评论这换得五分的秘诀了吧。

  若想得五分,方法甚多,主要有装、骗、抄。

  先说装。关于这条秘诀,我是吃过它的甜头。有的作文题,如什么观后感、读后感哪,自己实在没有可写的,可是不写不成,不写就得吃两分。怎么办呢?只有装,什么“呵”“呀”都上来了,事后连自己看了都浑身冒汗,别人看了岂能舒服。可是这样倒也能得四分五分。

  再说骗,就是骗过老师。比如写什么“一件好事”之类的题目,写拣钱包的不下三分之一(可能有些武断,然而确有不少人写)。请问北京这么多学生,人们可有那么多钱包给你拣吗?我看其中必有假的。有个同学写了篇作文,讲他骑自行车回家,路上碰着一个人,车子上的气门心掉了,蹲在那儿发愁。于是,这个同学“想起白求恩、雷锋”,就把自己车上的气门心拔下来给那人了,后来他自己也就高高兴兴地“骑着车走了”。判分的老师不会骑自行车,就给了他五分。并且还表扬了他。到了第二年,换了语文老师,那个同学又写了这么一篇同样的文章。不料这个老师是会骑自行车的,于是,同样的文章,就得了两分。

  再说抄。做作文前拿个什么作文选在那儿读,一写类似题目,就把其中的人名、地名、时间一改,原封不动,全盘端来,五分也就稳稳到手。在一次考试作文前那么十来分钟,我还看到有人在厕所里看《中学生作文选》呢。

  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只是一种文字游戏,词藻堆积。可是,有时候偏偏得五分。甚至当作优秀作品贴在墙上,登在《作文选》上,得到夸奖。

  作文的用处本该有两条,一是提高思想,促进大家革命化;一是锻炼写作能力。可是,现在有的同学被五分牵着,被两分压着。加上作文题目如什么“一件好事”“同桌”……等限制着。(这些题目都是方框框,殊不知我们的头是圆的,钻不进去。)写起来真象从花生皮里挤花生油,从没有开口的牙膏筒里挤牙膏。这种作文,思想贫得要命,写的那些话,不说人家也知道。这样下去,活思想到哪里去了?生动活泼上哪里去了?

  其实,何止作文有这种问题,那一科都有,在考代数、几何前拼命作题,拿了考卷首先看的就是上面的题做过没有。真是被考试的分数限制得死死的,连自己回旋的余地都没有,那里还有什么主动性。这样学出来,学会了列方程解代数题,却不会用方程解简单得多的物理题。我们有一次考物理,有一道题好多人没有做出来,其实列出方程来,不过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什么?因为怎样用代数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老师没讲,学生不但不知道,而且也不关心,因为这跟考试没关系。这岂不成了学会打死靶,却不会打活的敌人了吗?所以说分数好,不一定学习就好。同学们若是这样让五分牵着,两分压着地学下去,必将越学越无知识,越学越死板,越学越被动。

  总而言之,现在的分数并不一定能真实地反映我们的学习情况。而有些同学整天被分数压得透不过气来。这种状况,是到了该改一改的时候了。我相信,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一个生动活泼地、主动地、为革命而学习的形势必将出现。这绝非是什么二分五分所能阻挡得住的。

  北京大学附中初三学生 宫小吉

  (原载《中学生》一九六五年第十期,本报略有删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5-2 10:17 , Processed in 0.0304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