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798|回复: 0

白振刚:追忆接待红卫兵和上访职工工作

[复制链接]

0

主题

749

回帖

17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17
发表于 2010-7-13 18: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革”初期,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北京市和中央机关全力以赴,在解放军的大力支持下,有组织地接待了1200余万外地红卫兵和200余万外地上访职工。我曾先后在北京市接待外地革命师生委员会、中央机关文化革命外地职工接待委员会和中央联合接待室工作,诸多见闻,记忆犹新。现实录如下,以飨后人。

1966年

文化革命联合接待室的成立
7月下旬,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成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秘书厅文化革命联合接待室(简称中央联合接待室)。中央联合接待室最初的负责人是李梦夫(国务院秘书厅副主任)、马永顺(国务院秘书厅信访处处长)等。中央联合接待室先后在国管局一排楼、月坛中学和劳动人民文化宫接待上访群众。国管局遵照国务院秘书长的指示,为中央联合接待室提供经费、住房、车辆、医疗、饮食服务等后勤保障,并先后提供了10多个招待所,作为中央联合接待室上访人员住宿和由各方面抽调来帮助做接待工作的一部分部队同志的集体宿舍。
12月初,为适应需要,根据周恩来的指示,中央联合接待室改换成总参谋部派来的工作人员。王朋为主任,王真吾、戴伏兆、李樸群、崔醒农、葛明光、孙有政、申文杰、朱振中、朱光、王月质、苗鹏飞为副主任。下设办公室(主任刘文亭)、华东组(组长裴士珍)、华北组(组长陈国材)、中南组(组长王子章)、东北组(组长豆济平)、西南组(组长苏行)、西北组(组长林检)和北京组(组长丁明)。中央联合接待室实行来信工作与来访工作分开。来信工作分别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秘书厅信访部门办理;来访工作统一集中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由中央联合接待室办理。接待上访人员投诉高达三四百万人次。

国管局承办毛泽东主席8次接见各地来京师生和红卫兵的有关工作
8月18日至11月26日,毛泽东主席8次接见全国各地来京师生和红卫兵共1200余万人。国管局在北京市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承担机关指挥部的工
作,按照多种形式,组织住在中央机关(含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全国各地师生和红卫兵215万余人参加毛泽东主席的8次检阅和接见。每次接见的时间和接见人数如下:
次 日期 人数(万人)
1 1966.8.18 2
2 1966.8.31 3
3 1966.9.15 10
4 1966.10.1 35
5 1966.10.18 26
6 1966.11.3、10、11 29
7 1966.11.25 40
8 1966.11.26 70
8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第一次接见北京和外地红卫兵,揭开了外地红卫兵来京“大串连”的序幕。不久,北京市党政领导机关难以应付这种严峻局面。周恩来总理根据北京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的请求,委派国务院周荣鑫秘书长负责主持由北京市、总后勤部、中央机关有关部门组成的北京市外地革命师生接待委员会,由周荣鑫任主任、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吕鸿、解放军有关部门负责人等任副主任,国管局副局长王致中等任委员。9月3日,周荣鑫秘书长再次传达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要求国管局积极协助北京市组织中央机关各单位做好外地来京师生的接待工作。
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规定来京师生“一律免费乘坐火车”,“生活补助费和交通费由国家财政开支”。外地大专院校和中学师生纷纷涌向北京,高峰时每日达到20余万人。国务院在中南海丙区和养蜂夹道办公地区腾出房子,先后接待外地师生和红卫兵代表1.2万余人。中央机关各单位在北京市外地革命师生接待委员会(设在先农坛体育场)的统一领导下,采取分口负责的办法,最大限度地腾出房子,大多数机关基本停止办公,全力以赴,承担接待任务。据国管局统计,中央机关104个单位,设立住宿点518个,接待住宿总人数近250余万人,最高一日(11月24日)的住宿人数为789010人。

组建中央机关文化革命外地职工接待委员会
12月12日,经国务院领导批准,由国管局负责组建的中央机关文化革命外地职工接待委员会(简称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成立,在国管局办公。
成立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为适应全国红卫兵大串连即将基本结束后,大批外地职工来京上访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委员会的工作,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受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的直接领导。
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由高富有(国管局)任主任,王致中(国管局)、孟希同(国家计委)、裴味农(总后勤部)、丁立准(农办)任副主任。委员由国家计委、国家建委、国防工办、农办、财贸政治部、文办、内务办、外事办、新闻口和中直管理局的有关负责人担任。委员会从国管局、秘书厅、国家计委、财政部、铁道部、卫生部、商业部、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粮食局、商业局、卫生局、公安局、北京铁路局和解放军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主任吴空、薛国荣)、政治处(主任王永胜)和后勤组(组长鄂新民)。办公室下设计划组(组长白振刚)、铁路运输组(组长张志英)、简报组(组长段志谦)和东大桥、左家庄、新中街直属接待站及劳动人民文化宫住宿分配站。为了实施归口接待,还设立了计委口、建委口、国防工办口、农口、财贸口、文教口、内务口、外事口、新闻口、直属口和中直口接待办公室。1967年3月,北京市外地革命师生接待委员会撤销后,又增设了市级口接待办公室。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与中央联合接待室实行统一领导,分工协作。中央联合接待室主要负责上访人员的接谈工作,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主要负责上访人员的生活接待工作。

贯彻国务院关于继续做好外地来京革命师生、职工、社员接待工作的通知
12月2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继续做好外地来京革命师生、职工、社员接待工作的通知》。通知说,今年革命师生和红卫兵战士免费乘坐火车、轮船、汽车进行革命大串连的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徒步来京进行串联的和来京向中央反映情况的师生仍然很多,来京向中央反映情况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文化界人员仍然很多,随着工厂、农村文化大革命的开展,来京向中央反映情况的代表也会增多。因此,接待任务仍然是繁重的。为了做好这些来京群众的接待工作,现作如下通知:一、各接待单位必须再接再厉地做好接待工作,绝不可有任何的松懈、厌倦情况。各单位必须有一位领导同志继续领导这项工作。二、各接待单位应当对运动、业务工作和接待工作进行适当安排。中央、北京市各有关领导机关应当建立和健全专门的接待班子。三、目前的接待工作采取归口的原则。凡是徒步来京进行串连和来京向中央反映情况的大、中小学革命学生和教职工,来京向中央反映情况的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和城市居民,由北京市接待;来京向中央反映情况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文艺界人员和企业单位职工,由中央各机关分别安排。
国管局与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为贯彻国务院这一通知,采取了以下措施:一、依靠中央机关各单位,深入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克服松懈、厌倦情况,调动广大接待人员的积极性。二、从上到下健全接待工作班子,确定一位部长级干部继续抓好接待工作。三、制定《中央机关外地职工归口接待手册》,具体明确了各自接待范围。四、将10万人的住宿点建设规划指标分解下达各口、各单位。五、确定接待任务较大的计委口、建委口、国防工办口、农口、财贸口和直属口,在接待委员会设立办公室,以便分口进行督促检查。




1967年

贯彻周恩来总理指示,动员上访职工迅速离京
1月12日凌晨2时,在大量上访人员涌向北京,中南海陷于重重围困,北京市社会秩序相当混乱的情况下,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对接待外地师生来京串连、外地职工来京上访的工作人员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去年12月到现在的形势是我们没有预料到的,客观的发展超过了我们的估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接待工作和接谈工作的同志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应该说责任不在你们,是由于我们估计不足,给你们造成了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要配备好接待班子,把接待工作做好;二是要把上访人员尽快地动员回去。要求国务院秘书厅和国管局起模范带头作用。1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工人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周恩来总理再次动员上访人员赶快回到本地去参加文化大革命。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住在中央机关的外地职工上访人数由70万余人减少到4万余人。

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停止全国大串连的通知》
3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停止全国大串连的通知》。通知说,中央决定取消原定的今年春暖后进行大串连的计划。希望各级领导向学生和群众妥为解释。4月20日,中共中央针对少数学生和群众又开始到北京和其他地区进行串连的情况,再次发出通知,重申停止全国大串连的决定,各地已经外出串连的,应当立即返回。4月底,北京市外地革命师生接待委员会撤销,成立了接待工作清理办公室。接待外地上访人员的工作,统一由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负责。原市接待委员会的有关工作机构和一些接待站并入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并成立市级口接待办公室。

国务院转发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的紧急报告
4月28日,国务院发电转发了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的紧急报告。紧急报告对4月20日中央发布《重申停止全国大串连的通知》以后,来京串连、上访的学生和群众突然猛增的情况和问题,如实地作了反映和分析,并建议采取紧急措施加以解决:一、请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来人较多的省(区),根据中央4月20日的通知精神,发动群众组织,加强劝阻工作;二、建议中央联合接待室派一部分接待员,下到接待站,加速接谈,动员上访人员迅速返回。三、请中央文革或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召见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大专院校红代会,中央机关各口、各部群众组织的负责人,以及领导干部,动员他们更多地承担一些接待任务,并组织力量,配合中央联合接待室接待人员,做好接谈工作。周恩来总理和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批示:动员大家立即回去,就地闹革命。
这份报告是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写给周恩来总理和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的。周恩来总理在报告上批的不是同意,而是“拟同意”,并用铅笔将他的名字划在陈伯达之后。不难看出,当时周恩来总理的处境是何等艰难。

周恩来总理批示同意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适当扩大接待能力
5月27日,周总理批示同意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关于当前接待工作的情况报告》。报告说,中央通知停止全国大串连后,仍有大批外地学生和群众以告状为名,来京串连。我们认为,一方面要动员他们尽快回老家,另一方面也要保证有正当理由来京上访的人员有地方住。建议中央各部门和北京市在办好现有接待站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接待能力,接待规模暂定10万人左右。中央机关和北京市已经暂时停办的一些干部学校应当承担接待任务。

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成立善后清理小组
11月7日,根据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批准的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秘书厅《关于调整来京上访群众接待机构的报告》,决定撤销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将能接待2.3万余人的四个直属接待站(左家庄、北太平庄、新中街、和平里)划归中央联合接待室领导。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的善后工作,留一个清理小组负责办理。
11月30日,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将计划组、铁路运输组精简合并后移交中央联合接待室。中央联合接待室在办公室下设第四组,由白振刚(国管局)任组长,张志英(北京铁路局)任副组长,负责四个直属接待站的工作。
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自1966年12月成立至1967年12月撤销,先后共接待外地上访人员170余万人(不含由北京市接待的外地上访人员80余万人),开支经费3072万元,其中借出伙食费326万元,返程车费2013万元,其他费用64万元;借出粮食990万斤;使用接待物资,棉被16.5万条,棉毯22.2万条,以及一些炊具、日用品、铺垫物资和少量衣服。接待工作结束后,经国务院批准,将13.7万条棉被、20.2万条棉毯交商业部门调拨给各省、市服务行业;中央联合接待室留用棉被4300条,棉毯4600条;物资除各部门留用一些外,大部分调给解放军作为接收新兵使用。其他零星物资交由商业部处理。

1968年

上访人员所借钱、粮、物、火车票的凭证移转地方催收
1月9日,以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善后清理小组名义印发《关于清理上访人员所借钱、粮、物、火车票的凭证移转地方催收问题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规定:上访人员所借钱、粮、物和火车票款移转地方催收。要求各接待单位本着“既要便于地方催收,又要符合财务制度,便于账目查核”的原则,积极、认真、负责地做好清理工作。除财政部、粮食部规定的以群众组织或集体名义所借的大宗钱、粮、物仍由借出单位负责催收外,所有上访人员借支钱、粮物和火车票款的凭证,一律移转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厅、局就地催收,就地入库。通知对借支凭证的归纳整理、汇总编报、转移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3月14日,以中央机关接待委员会善后清理小组名义发出《关于处理接待物资的通知》。通知说,目前大规模接待上访人员工作已经结束,经请示国务院和中央办公厅同意,决定将接待用的物资进行妥善处理。各单位要做好核对工作,按账、表、物进行核实。除按规定批准价留给本单位的物资以外,借用的一律收回处理,不得占用。
5月20日,善后清理工作基本完成,善后清理小组撤销。遗留工作,由国管局继续处理。至此,历时近三年的“大串连”、“大上访”的接待工作全部结束。


责任编辑张建安



摘自:《纵横》2006年08期 作者:白振刚

转自 >> 期刊杂志网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5-4 02:58 , Processed in 0.0442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