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670|回复: 0

扶余党史大事记:“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5-1976.10)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3-12-19 21: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六、“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

发生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切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扶余县各项事业遭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尤其给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带来一场严重灾难。

扶余县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是在全县“四清”运动刚刚结束的时候开始的。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文化大革命”的通知》(即《五·一六通知》)。5月17日,扶余县社教工作团结束工作撤离了扶余县。5月26日,中共扶余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中央《五·一六通知》,并决定成立中共扶余县委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由县委第一书记李瑞林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运动的具体指导。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尽管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工人、农民以及中小学校的师生,普遍对这场来势凶猛的政治运动还很不理解,但是,由于50年代后期以来历次政治运动“左”的思想影响,也由于对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的绝对信赖,所以,一经发动,这场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很快就在全县各地兴起。文化界、教育界首先形成了对所谓“三家村”(指强加给吴晗、邓拓、廖沫沙三人的称呼)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反革命罪行声讨、批判的高潮。

7月中旬,中共扶余县委根据省、地委指示,抽调90名干部,经过短期训练,派往扶余县第一中学、第四中学和第七中学,领导那里的“文化大革命”运动。7月25日,县委又根据省、地委的部署,举办了有671人参加的教师训练班,通过训练班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在36天的训练班中,有39名教师受到错误批判斗争。9月,扶余第七中学学生首先成立了名曰“六·一八战斗队”的红卫兵组织。继此之后,全县各中小学造反派纷纷成立,并走出校门造反,使扶余县的形势开始出现混乱局面。

12月初,白城师范等一些大中专的少数学生,来到扶余县进行串联“点火”,煽动揪斗“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12月8日,全县各造反派组织代表召开“点火”大会,提出“炮打司令部”口号,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中共扶余县委。会后,各种名目的造反派组织在全县各地蜂起,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普遍受到批斗,混乱局面更趋严重。

1967年1月初,造反派迫使县委、县人委对91名基层干部下令“罢官”。之后,县委及各部、委、室,县人委及各科、局,均被造反派占领,无法坚持正常工作。一些主要领导干部被揪斗游街,遭受人身侮辱。被白城地委调到地区工作的县委第一书记李瑞林也被揪回批斗。1月下旬,在上海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影响下,中共扶余县委被造反派非法夺权。同时,县级各部门的党组织、各公社党委也被造反派非法夺权。至此,全县各级党组织全部瘫痪,广大党员被停止组织生活。全面夺权之后,扶余县各造反派之间,以“二·一五”事件为导火索,陷入激烈纷争,最后形成两大派组织。1967年2月15日,县委机关红卫兵造反团(简称“县红卫”)与新城剧团名为“红艺兵”的造反组织为争夺县委机关,发生了武力冲突。事后,由于各造反派组织对这一事件观点不一,发生矛盾。2月25日,以“六·一八战斗队”和“红艺兵”为首的百余个造反派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了“红色造反者联合总部”。随后,其它造反派组织则以“县红卫”为首成立了“红色造反派联合总部”。此后,两派之间的派性斗争愈演愈烈。为了控制和稳定局势,县人民武装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于人民解放军支持左派革命群众的决定》,于3月8日成立了扶余县生产指挥部,亦称“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代行县政府职能,负责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其它各项工作。9月,县人民武装部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公、检、法机关和电信局、三岔河粮库实行军管。然而,两派之间的斗争却在不断升级,直到发展到抢劫县公安局和石桥、大洼公社武装部的枪支弹药,进行大规模的武斗。一时间,扶余县城和三岔河镇等地形成了两派武装对峙局面,造成工厂停工、商店停业、学校停课,形势一片混乱。

1968年3月6日
,根据上级指示,李瑞林、李忠厚、初尔训、侯生、刘芳恩等五位县委领导干部和县人武部副政委杨光以及两大派组织的代表赴京参加中央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两个月零十天的学习班中,就成立扶余县革命委员会进行了协商,并达成协议。但是从北京回来之后,县人武部和两派群众组织三方之间,在对“当权派”结合人选的问题上又发生严重分歧,原达成的协议被撕毁。6月24日,县人武部又组织两派头头办“革命三结合”学习班,经过反复协调,最后达成协议。7月27日,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扶余县革命委员会,29日,召开了扶余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革命委员会作为“一级权力机关”取代了县委、县人委的工作,同时,全县35个社(镇)和各企事业单位、学校也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革命委员会实行所谓“三结合”,造成了组织上的严重不纯。至此,全县混乱局面告一段落。

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继续坚持和执行“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错误理论和极“左”作法。8月25日,组织“工宣队”、“贫宣队”1 430多人,进驻城乡各中、小学,领导和管理学校。9月初,成立了“五·七干校”,县委、县人委的大部分领导干部被送到干校劳动,同时接受审查。9月5日,县革委会召开常委会议,传达省三级干部会议精神。会议根据“反右倾、鼓干劲、狠抓阶级斗争”的精神,决定成立群众专政指挥部,在全县范围内开始清理阶级队伍。在清理阶级队伍中,全县有20余名领导干部被分别诬陷为“叛徒”、“特务”、“反革命”、“死不悔改的走资派”、“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反军黑后台”、“反军黑干将”等,受到立案审查,对他们采取了关押、捆绑、游斗、殴打、逼供信等非法手段,致使这些同志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受到摧残,并株连了家属和亲友。这一时期,全县共制造冤假错案543起,致死265人,伤残58人。

在清理阶级队伍的基础上,扶余县从1969年7月开始在全县进行整党建党工作。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整党建党领导小组。此时,全县尚未恢复党的组织和党员生活,而次整党建党工作强调以“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为标准,进行所谓“吐故知新”,使许多老党员受到错误处理,而许多“造反派”则成了纳新对象。1970年2月以后,党的各级组织陆续恢复,先后有28个社镇建立了党委。10月2日,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了中共扶余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1970年11月,在党的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了扶余县第四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扶余县委第四届委员会,有常委11名,其中只有3名是“文化大革命”前的县委领导干部。这次代表大会以后,虽然中断四年的中共扶余县委得以恢复,但党内政治生活一直处于不正常状态。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曾出现突击入党、突击提干的反常现象,1973年,全县突击入党1 300多人,突击提干120多人,不同程度地造成组织不纯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批陈整风”为主要内容的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运动。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全县又很快转入开展“批林整风”运动,开展对林彪反党集团的批判。对在全县人民群众中揭露林彪反党集团罪行,起了重要作用。但不久,县委又接连领导了“批林批孔”、“评法批儒”、“评《水浒》”、“批小生产”、“割资本主义尾巴”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等运动。所有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

“文化大革命”十年中,扶余县各项事业遭到巨大破坏和损失。文化教育事业创伤累累,社会发展经历了艰难和曲折的历程。但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省委和白城地委的领导下,进行了不同方式的抵制和斗争,使党的事业仍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农业方面,强调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坚持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在农业学大寨活动中,从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入手,实施“打井灌溉、养猪积肥、植树固沙、种草肥田”的农田基本建设举措,在松花江建起了创业大堤,修筑了引拉水利工程和下岱吉电灌站,打了大量电机井,扩大了灌溉面积,治理了内涝,使粮豆产量保持了稳定增长。

在工业方面,对扶余油田进行全面开发,组织万余名知识青年和千余名人民解放军官兵会战扶余油田,在不到20天时间内,使原油产量由1 000吨增到1 800吨,还架设了过江输油管线。这一时期,还建立了化肥厂、纺织厂和地方小炼油厂。

在交通电力方面,建成了前扶松花江大桥,结束了扶余、前郭之间客、货横渡的历史。同时,架设了由扶余经善友、永平、三义、石桥、长春岭66千伏620公里输电线路和五棵树至三岔河等66千伏输电线路,基本上家家户户用电灯和农业生产使用电能。


1966年
5月

26日
县委
召开常委会议,学习《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
决定成立中共扶余县委文化革命领导小组,
由县委第一书记李瑞林任组长,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
。由此,“文化大革命”在全县开始。

28日
6月2日
县委召开农村支部工作会议。
659人参加会议。
县委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加强农村党支部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的报告。会议学习了毛主席和党中央有关党的建设的指示;传达了省委农村支部工作会议的领导讲话;
总结了农村支部建设工作的经验教训
交流了先进支部和先进人物的工作经验
讨论了加强农村支部建设的措施。


6

6
县人委决定
,成立扶余县支援工农油田公路维修指挥部,并启用印章。

18日
扶余七中(高中)学生首先起来造反,组成“六一八”造反大军。

24日
县人委批准商业局在八楞泡建立地方渔场,并附设种猪繁殖场。

启用“扶余县贫农下中农协会”印章。


7月

25日
县委、县人委决定
精简、调整县级机关机构编制。

25日
8月31日
县委举办30个
学校
671名教师参加的训练班,
集中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
县委认为此举是压制文革的开展,于1967年1月中旬,向广大师生作出书面检讨。

30日
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动员1万余人参加抗洪抢险救灾。在抢险救灾中,中共三岔河镇委政治处主任王纯礼不幸溺水牺牲。

本月
根据沈阳军区命令,扶余县武警中队归扶余县人民武装部领导。

根据省委、地委的指示,县委抽调90余名干部,经过短期培训,派往镇内学校和文化部门,领导“文化大革命”运动。


8月

月初
我县抽调干部去洮安县参加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运动),后因“文化大革命”运动,于12月撤回。

8日
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发表后,我县党政机关、工厂、学校等单位相继成立“文化革命委员会”,利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等形式,揭发所谓“牛鬼蛇神”。

9日
县委召开建设扶北电灌区誓师大会。县
委第一书记李瑞林到会并
讲话。中共白城地委、专员公署向大会发来贺电。扶北电灌区工程任务包括:架设输电线路
由扶余经善友、永平、三义、石桥、长春岭架设6万6千伏50多公里的高压线路和1万千伏、620多公里的配电线路,还有740公里的低压线路
打电机井1
300眼,分布在14个公社和扶余、长春岭两镇
排灌站11座。

26日
清晨5时多,七中“红卫兵”进入扶余镇清真寺,但没有触动即离开。上午8时,有3人到清真寺,摘下大匾20余块。下午3时,前郭三中“红卫兵”进入该寺,但没有动。当天下午5时,面粉厂、搬运队回族工人30多人进入清真寺,砸碎了有同治、乾隆、光绪、旧中国、伪满等时代的牌匾大的24块,小的4块,用车拉到西江沿焚烧。8月27日上午10时许将古兰经60本,其它经100多本,5块大匾,经字匾2块,清真寺牌子,寺内一切带有伊斯兰教的“斗哇”字样全部摘掉,拉到广场全部烧毁。

蔡家沟慈云寺被破坏,砸碎佛像10多种,50多个,烧毁佛经200多本。后又挖出佛经60多本,照片(多数是伪满时期的)数十张。

27日
下午和28日上午,原如来寺方丈释庙修、尼姑释宗一被破坏、烧毁佛经387本、画像80多张,砸碎铜佛28个、香炉碗17个、串珠4串,其它物品14件。

29日
伯都永善寺被破坏,烧毁佛经70本,砸碎铜佛11个,串珠5串,其它物品19件。

本月
扶余剧团所有古装道具被焚烧。

中共吉林省委指示,扶余油矿要走毛主席提出的“五七”道路,亦工亦农,实现“林茂粮丰油增产”,开始创建“工农新村”、“工农学校”(地址在原扶余县伯都公社坎下),并决定将吉林省扶余县油矿改名为吉林省工农油田。


9

13
县人委决定
,成立民政局、水利电力局、林业局,并启用印章;同时作废工商行政管理局、民政科、水利科、农电科、林业科、畜牧科印章。

本月
扶余县第七中学学生成立了名为“六·一八战斗队”的红卫兵组织。此后,全县各中小学造反派组织纷纷成立,并走出校门造反。


10月

4日
县人委决定,将地方国营渔场定名为地方国营扶余县工农渔场。

24日
28日
县委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讲用会。共788人参加会议
会议学习了省、地委的指示
提出了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及采取的措施
80人在会上报告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和体会。会间,全县组织了11万多人收听了讲用实况。

本月
县“文化大革命”办公室组织2 000名师生(红卫兵)代表去北京接受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第七次检阅。


11月

1日—3日
县总工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在扶余镇召开。县委副书记邢国栋向大会作了政治工作报告;县总工会主席李健智代表第八届执委会作了两年来的工作总结和今后任务的报告;县总工会副主席陈福民作了关于工会财务工作的报告。会议通过了扶余县总工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决议;选举了县总工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和经费审查委员会。李健智当选为主席,陈福民当选为副主席。

26日
我县发行《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横排本。


12月

月初
白城师范等一些大中专的少数学生,来到扶余进行串联“点火”,煽动揪斗“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

8日
全县造反派组织代表召开“点火”大会,提出“炮打司令部”口号,斗争矛头直接指向中共扶余县委。

13日
我县发行《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横排本。

春秋两季,县委动员23
000名民工和县社干部,艰苦奋战3个月,在工作条件差的情况下,
修筑
了全长105华里,顶宽7米、高3.5米、底宽30米的
松花江防洪大堤。秋,大堤竣工,命名为“创业大堤”。
此项工作穿过9个明水面、11个塔头沟,搬掉11个大沙丘,还修了一道拦河坝。用工80万个,动土方260万立方米。受益面积32万亩,可开荒20万亩。大堤保证了30年一遇的洪水不漫堤。

我县组织移民开垦伯都坎下大片荒地,并于1967年在此增设新民、新兴(后改称风华)2个人民公社。

全县社会总产值(80价)28 11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0价)24 48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 331万元,工业总产值3 153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5 96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3 567万元,第二产业1 575万元,第三产业820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1元;国民收入(80价)16 141万元;财政收入956万元,财政支出908万元。


1967年

1月

6日
2月23日
根据各单位所谓革命造反派的要求,县委决定,对县委、县人委以及基层领导干部91人下令“罢官”。

下旬
在上海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影响下,中共扶余县委被造反派非法夺权。同时,县级各部门的党组织、各公社党委也被造反派非法夺权。


2月

15日
县委机关红卫造反团(简称“县红卫”)与新城剧团名为“红艺兵”的造反组织为争夺县委机关,发生了武力冲突,最后形成两大派组织。

25日
以“六·一八”战斗队和“红艺兵”为首的百余个造反组织联合起来,成立了“红色造反者联合总部”,随后,其它造反派组织则以“县红卫”为首成立了“红色造反派联合总部”。


3月

8日
在县人民武装部党委主持下,吸收县委、县人委部分领导干部参加,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扶余县
人民武装部
生产指挥部,
下设工交、农业、财贸、文教卫生、综合等五个组,负责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其它各项工作。


5月

10日
设立扶余县文化革命经济事务组,并启用印章。

本月
在伯都公社坎下建立扶余华侨农场。


6月

6日
全县中小学复课闹革命会议召开。

20日
撤销扶余县中小学文化革命经济事务组。


7月

9日
原“红色选反派联合总部”改组为“扶余公社”,县城内派性斗争逐渐升级,辩论由面对面升为高音喇叭,文斗升级为武斗,徒手升级为棍棒相搏,后发展为荷枪实弹。街头出现了街垒,建筑物改装成“碉堡”。“方攻武卫”精神下达后,大规模武斗不断发生,县城和三岔河等地相继出现武斗死人情况。

12日
将原国营扶余农场一分场扩建为国营大联合农场(场址在扶余县新民公社),并启用印章。

15日
吉林省扶余县打击投机倒把联合办公室成立,并启用印章。


8月

17日
23日
全县农村无产阶级革命派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召开。会
上,
学习了毛主席“五
·
七”指示
传达了军分区王海波在白城地区讲用会上的总结报告
有49名代表分别在中会、大会交流了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经验。驻扶余支农
队首长李振堂到会
讲话。

22日
启用“扶余县接待安置归国华侨办公室”印章。

本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派部队官兵到我县“支农”,1968年6月撤离。


9月

本月县人民武装部成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公、检、法机关和电信局、三岔河粮库实行军管。


11月

1日
吉林省军区生产办公室决定由吉林省扶余油矿负责建前郭炼油厂。扶余油矿委托扶余油化厂派人组成前郭炼油厂筹建组。

本年
从5月开始到年末,全县共接待龙井、和龙、通化三个接待站的归国华侨168户,1 043人。

在县城东南郊建成火葬厂,同时开始火葬业务。

全县社会总产值(80价)29 08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0价)25 17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2 111万元,工业总产值3 059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5 25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2 810万元,第二产业1 366万元,第三产业1 074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36元;国民收入(80价)16 143万元;财政收入1 078万元,财政支出712万元。


1968年

2月

本月
扶余县人民体育场(今松原市体育场)动工兴建,总面积3万平方米。


3月

6日
根据上级指示,李瑞林、李忠厚、初尔训、侯生、刘芳恩等五位县委领导干部和县人武部副政委杨光以及两大派组织的代表赴京参加中央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学习班中,就成立扶余县革命委员会进行了协商,并达成了协议。

扶余油化厂(扶余油矿)军管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发出《关于迅速恢复生产的紧急通知》。19日,召开千人“誓师大会”,油田开始全面恢复生产建设,到1969年末,原油产量比1968年翻一番。

本月
扶余县国营农机具231台拖拉机全部下放。到1970年有261个生产大队建立起机耕队。


5月

3日
12日
全县农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大小会等形式,开展“三大”活动,讲阶级苦,比今日甜,吃忆苦饭,点忆苦灯,演忆苦节目,颂扬毛主席丰功伟绩。
会议
通过了
给毛主席的致敬电
》、《
给全县广大贫下中农、民兵和革命干部的一封信
》;
选出了出席省民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会代表。


6月

24日
县人武部组织两派头头参加“革命三结合”学习班,经过反复协调,最后在“当权派”结合人选的问题上达到协议。


7月

27日
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扶余县革命委员会。

29日
扶余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大会在县体育场召开。
1万多人参加
大会。会上,
宣布了吉林省革命委员会关于成立扶余县革命委员会的批示
县革命委员会主任姜洪坤
作了
讲话
各方面代表在会上发言
宣读了告全县人民书和给毛主席的致敬电。扶余县革命委员会由77名委员组成(机动2名),其中,常委23名。
姜洪坤为主任,侯生、李忠厚、王忠山、杜云成、吴井芝(女)、刘振祥为副主任(暂缺革命领导干部、群众代表各两名),
革委会下设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保卫组。


8月

6日
启用扶余县革命委员会及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保卫组印章。原扶余县人民武装部生产指挥部及中共扶余县委、扶余县人民委员会印章同时作废。

8日
县革命委员会决定,原扶余县人民委员会所属各局、科印章一律作废。

13日
启用“扶余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财政、物资调拨、粮食专用章”。

17日
县革委会决定,取消教育部门办中学按顺号确定的校名,新校名一律冠以所在地名。各公社办的中学校名一律变更为“扶余县××人民公社中学”,大队办的中学校名为“扶余县××人民公社××大队中学”。扶余镇、三岔河镇两地的中学称:原一中称扶余镇第一中学,四中称扶余镇第四中学,七中称扶余镇第三中学,扶余镇中学称扶余镇第二中学,原扶余县第二中学改称三岔河镇第一中学,三岔河镇中改称三岔河镇第二中学。

20日
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决定,扶余镇中心小学的校名变更为扶余镇第三小学;扶余县实验小学的校名变更为扶余镇第六小学。

25日
扶余县组织工人、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 435人进驻城乡各中、小学,领导学校斗、批、改运动。1977年9、10月撤离。


9月

3日
扶余县传达贯彻吉林省三级革委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今后一个时期工作任务:一、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二、搞好清理阶段队伍的工作;三、搞好教育革命;四、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推向新阶段;五、抓革命,促生产。

5日
县革委会召开常委会议。会议传达了省三级干部会议精神,决定成立“群众专政指挥部”,在全县范围内开始清理阶级队伍。在“清理阶级队伍”中,全县共造成冤假错案543起,
致死265人,伤残58人。

9日
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决定,县实验幼儿园改称扶余镇幼儿园;将实验(扶余镇)幼儿园和实验小学(已改为扶余镇第六小学)的管理权限下放给扶余镇。

13日
—20日
县革命委员会召开
县、社、队
三级革命委员会工作会议
共有近千人参加会议。县革委会主任姜洪坤向大会作了报告。会议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当前阶级斗争形势;二是狠反了领导方面存在的右倾思想;三是讨论落实了毛主席最新指示,掀起斗、批、改高潮的具体措施。

20日
县革委会决定,在善友林场举办公检法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本月
我县开始组织、动员知识青年(城镇“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和部分社会青年)上山下乡,组织集体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并成立动员安置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县有2 500名六六、六七、六八届初高中毕业生和部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组成159个集体户,分别到159个生产队集体插队劳动。同时,接收、安置北京、长春、浙江等地知识青年来“安家落户”。

县“五七”干校在原县耕读高中旧址建立。


10月

19日
县革委会抽调县内各工厂部分工人
,分三批先后组成
12
支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进驻县城中、小学,后改为“一个工厂组成一个队,进驻一所学校”,选择了12个工厂,
开进了
12
所学
,建立以工人为主体的学校革委会。


11

6
启用“扶余县革命委员会动员安置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印章。

8日
县革委会研究决定,将原县管理的12所全日制中学和1所师范学校除人事暂时由县统一调配安排外,都下放给学校所在地的社镇革委会管理。


12月

18日
县革委会决定
向全县贫下中农每户赠送一张《毛主席去安源》油画。

18日—24日
白城专区革委会在我县召开有县、社革委会负责人和部分大队革委会代表共535人参加的农村工作现场会议。会上,有5个单位作了典型经验介绍;提出了全区1969年农业跃进规划。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榆树沟公社立新大队、善友公社善友大队、三义公社太阳大队。

本年
全县社会总产值(80价)28 43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0价)24 61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1 611万元,工业总产值2 999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4 44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2 206万元,第二产业1 255万元,第三产业984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22元;国民收入(80价)15 189万元;财政收入900万元,财政支出633万元。


1969年

1月

10日—15日
白城专区革命委员会前郭三厂建设指挥部在前郭县召开前郭化肥厂扩建初步设计审查会议。扶余化肥厂等有关单位人员参加审查会议。

25日
张维山、张纯信任扶余县革委会副主任。

本月
全县开始实行合作医疗制度。合作医疗费按各个大队经济状况,从大队公益金中按农业人员每人每年筹集1至3元,社员每人每年出1至2元,在大队合作医疗站就诊时只交5分钱的挂号费,免交诊费和药费。由于合作医疗筹资困难和管理等原因,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进行,到1983年,合作医疗制度自行取消。


2月

23日
县革委会决定,成立扶余县革委会生产指挥组农田基本建设办公室,并启用印章,同时作废原扶余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和扶余县农电所印章。


3月

1日
县革委会决定,成立扶余县运输办公室,并启用印章。

8日
扶余油田成立全国第一个女子钻井队,国荣任队长。1971年女子钻井队扩编为2个队,组成钻井指挥部直属女子钻井队。到1976年,女子钻井队连续7年保持钻井进展第一,在钻井质量、生产成本、井场管理等方面也都名列前茅。9年中,共有350余名女青年在井队工作过。1979年,根据石油工作部有关减轻妇女劳动强度的规定,解散女子钻井队。


5月

1日
县革委会决定,将原建设银行扶余县支行机构撤销,其业务移交中国人民银行扶余县支行办理。


6月

本月
全县落实毛主席“6·26”指示,组织县级医疗卫生人员100名到缺医少药的公社或大队安家落户。


7月

23日
经白城地区革命委员会整党建党领导小组批准,成立扶余县整党建党领导小组
,开始分期分批进行整党。通过举办整党建党学习班,贯彻落实“九大”精神,执行“五十”字建党纲领,党员登记,吐故纳新,恢复组织生活。


8月

8日
—15日
县革委会召开
县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出席会议代表850名。
县革委会主任姜洪坤作了题为《高举“九大”团结胜利的旗帜,活学活用毛主席思想,提高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自觉性,夺取新胜利》的报告。会议
进行了讲用发言
总结交流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经验
表彰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本月
我县在三井子公社所在地建立一所二年制正规师范学校。1974年秋,迁回县城。1984年停办,业务并入教师进修学校,称培训部。

中共中央发布命令:“要准备打仗”,全县掀起群众性的备战热潮。

8月—9月
全县大办中学,大队办初中,公社办高中。由于师资质量低,设备简陋,教学质量下降。


9月

中上旬扶余和镇赉、大安、前郭等县10万余群众征服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嫩江特大洪峰,守住了沿江大堤,使沿岸170多万亩农田免受灾害,保证了铁路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0月

2日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扶余县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姜洪坤任组长。

月末至11月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精神,我县部分机关干部携家带眷下放到农村插队落户,或到干校参加劳动走“五七”道路,1972年陆续返回。


11月

21日
县革委会决定,成立扶余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种子部,并启用印章。

21日—24日
白城专区革委会召开有各县(市、旗)革委会负责人参加的农村“斗批改”座谈会,重点总结思想发动阶段的经验。扶余县就县革委会领导班子革命化的情况做了介绍。


12月

10日
—15日
县革委会
召开
上山下乡
知识青年首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会议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等一系列
伟大
教导;总结交流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自觉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经验和认真做好对下乡知识青年再教育工作的经验
。县革委会主任姜洪坤先后在大会上作了《认清形势,准备打仗》和《高举继续革命的旗帜,坚定地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把自己锻炼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为把农村建设成为反侵略战争的红色根据地而奋斗》的报告。

本年
县人民保卫部成立,实行公、检、法“一条龙”办公。

全县社会总产值(80价)28 28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0价)24 74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0 415万元,工业总产值4 329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7 53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5 079万元,第二产业1 420万元,第三产业1 035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8元;国民收入(80价)19 187万元;财政收入886万元,财政支出760万元。

1970年

1月

10日
县革委会决定,撤销工交服务站革委会,分别成立工业服务站革委会、交通联运革委会,并启用新印章,同时作废旧印章。

21日
经白城地区革委会批准,初尔训、于广忠任扶余县革委会副主任。

25日
—29日
县农业跃进大会召开。共
4 000余
人参加大会。会议传达了省会议精神以及小乡生产队的事迹和经验
介绍了我县立新、前阳、善友等大队的经验
结合我县具体情况,突出解决了障碍农业大跃进的自满保守思想
,实现一年两突破,每人一亩纲要田,全县总产保证拿下四十万吨。姜洪坤在会上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苦战三年五载,为实现我县粮食产量翻一番而奋斗》的报告。白城
专区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张李明
出席会议并
讲话。会议于29日召开全县农业跃进誓师广播大会,有30多万人收听了实况广播。


3月

1日
县革委会召开全县“一打三反”群众运动广播动员大会。姜洪坤在广播
会上讲话。县革委会确定,在全县城乡各条战线
各行各业,立即开展一
大规模的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
反对投机倒把
反对铺张浪费的“一打三反”群众运动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成果,充分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

23日
县革委会决定,撤销县革委会斗批改办公室,在政治部增设斗批改组,并启用印章。

24日
县革委会决定,撤销县“五·七”干部学校革委会,建立县革委会机关“五·七”农场革命领导小组,并于4月25日启用印章。

全县276名中、小学教师被下放到农村插队落户。


4月

本月
吉林油田创办《吉林油田报》,社址在扶余镇内。


5月

本月为加快石油的开发速度,缓解全省能源紧张的局面,国家化学工业部和吉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在扶余油田开展石油大会战。抽调近万名下乡知识青年和千余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开进扶余油田,其中,直接参加地面建设的人员2 307人。会战提出“解放思想,破除框框上;土法上马,因陋就简上;争分夺秒,抢着时间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遇到困难,迎着困难上”的“五上”精神,目标是当年建成百万吨油田。石油大会战共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月份开始。5月2日,扶余油化厂召开有7 000人参加的会战誓师大会,提出“宁可筋骨断,誓死夺取100万”的口号。会后,会战在扶余油田两区全面展开,重点工程是穿江输油管线基本完工。该管线东起扶余油田西4站,西至前郭木头火车站,全长10.2公里,年输油能力132万吨,其中有一段800米长、48吨重的管线从松花江底穿过。9月,进行会战第二阶段,会战主战场在中区。1971年春,第三阶段会战开始,主战场在扶余油田东区。这两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围绕油田的开发、生产进行。1972年末,以开展建设扶余油田为主的全省石油大会战基本结束。3年中,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4 385.1万元,新建采油厂2个,扩建采油厂1个。主要完成生产建设工作量为:安装自喷井300口,抽油机1 379座;建成集输油站37座,配采计量间179座;铺设集油管网1 085.9公里,输油干线20.9公里,安装注水井21口,建配水间4座,铺设注水管网915公里;建各类储油罐29座,总容积38 800立方米。大会战使扶余油田建成160万吨/年的原油生产综合能力,1972年产油126.32万吨,成为当时居全国第三、生产设施初步配套的油田。


6月

30日
经白城专区革委会整党建党领导小组批准,
立扶余县北陶、榆树沟、肖家、新立、新站、三义、新兴公社党委。

本月
在新城局公社双龙泉大队出土“利涉县印”。此印是我省出土的第一方金代县印,1981年4月1日由省文物工作队征集、收藏。


8月

7日
县革委会决定
撤销各系统服务站革委会
县革委会机关设“三部二室”,并在各部室下设组、局、室、行
,并启用印章
即政治部下设秘书组、组织组、宣传组、直属政工组、五七办公室、文教局;生产指挥部下设秘书组、计划组、政工组、物资局、劳动工资局、城建房地产管理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利农电局、农机局、工业局、交通邮政局、商业局、粮食局、财政税务局、卫生局、人民银行;人民保卫部下设秘书组、侦破组、治保组、审判组;办公室下设秘书组、民事组、行政组;战备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战备组、军工组。

14日
扶余油化厂革命委员会改名为吉林省七○油田革命委员会,机关改设政治部、生产指挥部、后勤部、办公室,下辖10个直属单位。

18日
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郑季翘到我县检查教育革命运动发展情况。郑季翘听取了我县关于教育革命的汇报,参观了校办工厂,并就当前教育革命中学习清华大学和海龙县“五七”中学、关于政治和业务的关系、关于教育战线路线分析、关于学工学农基地、关于德育和智育的关系、关于教师队伍革命化以及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等问题作了指示。

26日
启用大洼、伯都、永平、善友、新站、肖家、榆树沟、北陶、新立、新兴、三义公社党委印章。


9月

5日
经白城专区整党建党领导小组批准
成立万发、五家子、新城局公社党委。

21日
经白城专区革委会政治部批准,成立四马架、新民、石桥、朝阳、大林子、新安镇、蔡家沟、增盛、三井子公社和陶赖昭镇党委。

本月
扶余炼油厂生产会战开始,于11月末第一期回流焦化再裂化工程基本结束并试车生产。此次会战成功地炼制出灯油和拖拉机柴油,设备运转良好。

县植物油厂在县城东郊破土迁建。

扶余县下岱吉电灌站第一期土方工程开工。该站位于长春岭坎下的松花江右岸,提取松花江水,由受益的长胜、长春岭、石桥、徐家店四个公社、镇组成联合施工指挥部,出民工1 000余人,先行开挖一级站基坑。


10月

7日
启用新城局、万发、五家子、四马架、新民、石桥、朝阳、大林子、新安镇、蔡家沟、增盛、三井子公社和陶赖昭镇党委印章。

9日
国务院批准在东北地区修建的我国第一条输油管线“八三”工程全面开工。扶余县承担20公里的安装任务。

16日
县革委会决定,成立扶余县革委会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并启用印章。

19日
经中共白城专区革委会核心小组批准
建立扶余镇、长春岭镇、五家站镇、长胜、徐家店、社里公社和大联合农场党委。

20日
县革委会决定,撤销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扶余县革委会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于11月5日启用印章。

20日
—24日
全县
学习立新大队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经验会议召开
白城专区革委会副主任原秋
到会并作
报告。
会议主要是
推广立新大队党总支带领广大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用唯物辩证法指导三大革命斗争实践,改造世界观,实现思想革命化和思想科学化的经验


11月

17日
—29
中共扶余县第四
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在扶余镇召开
到会代表901名。会议听取
讨论和通过
姜洪坤代表县
革命委员会党
的核心小组所作的工作报告
;传达了
省革委会第十
全体(扩大)会议精神;选举
中共扶余县第四届委员会。
会议期间,姜洪坤代表县整建党领导小组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中共白城专区革委会核心小组成员、专区第一副主任原秋,白城军分区副政委刘乔分别在会上讲话。会议期间,侯生、刘文华、于广忠、左连发、乔淑清、谷崇金、张万和、刘希玉作了讲用发言。全委会选举出县委常委11人、书记1人和副书记3人,姜洪坤当选为县委书记,侯生、阎成信、李忠厚当选为副书记。


12月

12日
20日
县第二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首次四好单位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960人。会议
检阅了全县人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巨大成就;总结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的先进经验;
听取了县委
副书记阎成信作的《深入开展活学活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群众运动,认真改造世界观,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总结
报告
表扬了先进,树立了典型。

20日
县委、县革委会发出
关于向立新大队
、于广忠同志
等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典型学习的决定

26日
启用长胜、社里、徐家店公社,大联合农场、长春岭、五家站、扶余镇党委印章。

本年
在社里公社富达大队出土明代“青花长颈瓷瓶”,白城地区博物馆收藏。

全县社会总产值(80价)42 782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0价)36 67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7 082万元,工业总产值9 592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0 16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6 129万元,第二产业2 479万元,第三产业1 554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82元;国民收入(80价)22 709万元;财政收入1 027万元,财政支出848万元。


1971年

1月

3日
阎成信、李忠厚、郭焕、韩国安任扶余县革委会副主任。

14日
扶余县革委会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


2月

3日
扶余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革委会成立。

18日
22日
扶余
县“学大寨、拚命干、一年实现《纲要》县”动员大会召开
参加会议的四级干部共4
500
人。会议的任务主要
在全县范围内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两条路线斗争教育,掀起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更大高潮,坚决完成《纲要》县的战斗任务。
会上,姜洪坤作了《认真进行两条路线斗争教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为一年实现“纲要”县而奋斗》的报告;立新大队等11个单位作了发言。与会人员还参加了伯都公社罗斯屯大队革命大批判会。侯生最后作总结讲话。

22日
县委决定
将县革委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和县革委会机关“五
·
七”农场合并,成立扶余县“五
·
七”干校,并于
3
11
建立党的核心领导小组。

本月
为适应全县打井办电需要,设立扶余县水电物资仓库,经营各种水电物资、农电配套、建筑材料等。


3月

13日—17日
扶余县民兵第四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首次四好连队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600余人。会上,县委书记姜洪坤作了形势报告;李忠厚作了《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两个“决议”,把民兵“两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的总结报告;相关单位进行了经验交流。扶余县人民武装部党委批准了1970年四好连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标兵的决定。

19日
经白城地委批准,建立弓棚子、伊家店、大三家子、七家子、扶余农场、三岔河镇党委;启用弓棚子、伊家店、大三家子公社党委印章。

本月
吉林省计划委员会同意将扶余县下岱吉电灌工程纳入国家投资项目。

扶余县展览馆落成,建筑面积为1020平方米。


4月

5日
启用七家子公社党委印章。

本月
扶余县“07104”工程指挥部成立,开始筹建前扶松花江大桥。


5月

6日经吉林省计划会议决定,批准我县下岱吉电灌站为吉林省水利工作重点工程之一,开始施工,并成立扶余县下岱吉电灌站工程指挥部。

12日
县委决定
成立扶余县地方工业物资供应站,并启用印章。

21日
启用三岔河镇党委印章。

27日
县革委会决定,将商业局领导的木材公司归物资局领导,隶属于县革委会计划组。


6月

8日
启用国营扶余农场党委印章。


7月

5日
扶余县气象站改称扶余县革委会气象站;三岔河气象站改称扶余县革委会三岔河气象站,并启用新印章。

26日
—30日
县委召开“一打三反”工作会议
会议从分析我县“一打三反”运动形势入手,总结交流了经验,研究了运动中的问题。

本月
根据国务院指示精神,我县把计划生育工作列为卫生工作的组成部分,设专人负责计划生育的宣传、组织和具体技术工作。


8月

1日
县农机研究所成立。
13日
县委全委(扩大)会议召开。会议传达议论了省委召开的县以上领导干部讲用汇报会总结;听取了大庆报告团的报告;讨论研究了下半年的工作问题。县委书记姜洪坤作了总结讲话。
30日
—9月4日
县委、县革委会召开“工业学大庆”经验交流会
共475人参加会议。会议肯定了前段学大庆精神,走大庆道路,创大庆业绩,培养“铁人”式的干部和工人队伍的经验
提出了今后
的战斗
任务。


9月

3日
县委、县革委会发出
关于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的决定

18日
县委决定
,成
立扶余县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

27日
经省批准,在增盛建立扶余县国营青山林场,场址设在增盛公社两家子大队。


10月

15日
全县开展秋季造林大会战,营造东起乌金屯、西北至三岔河口的第二松花江右岸江防林带。会战30天后结束。

中旬
根据中央部署,全县党员干部会议召开,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林彪叛国事件的文件。会后,逐级向下传达中共中央[1971]68号、77号文件,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反革命罪行及其一伙所炮制的《“571”工程纪要》反革命纲领,开展了“批林整风”运动。


12月

20日
启用全县37个社(镇)、场党委新印章,同时作废旧印章。

23日
全县城镇中、小学和工厂、生产队挂勾,开展学工、学农活动。

31日
县革委会决定,成立扶余县战备公路修建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开始修筑扶三中线石灰土渣油路。此工程由省交邮局拨给材料费、机械碾压费。

本年
北陶大桥动工修建。

马传染性贫血病漫延全县。县成立判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组成1万余人的检疫队伍。

全县社会总产值(80价)47 50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0价)40 456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7 290万元,工业总产值13 166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4 20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8 589万元,第二产业3 994万元,第三产业1 621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27元;国民收入(80价)25 269万元;财政收入1 280万元,财政支出1 017万元。


1972年

1月

11日
县委决定,建立县革委会政治部、生产指挥部、保卫部、办公室党委,并于2月6日启用印章。

县委决定
建立“五
·
七”干校
革委会,
并于
3
10
启用印章。


2月
3日
—9日
县委四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共1
518人参加会议。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共4号和[
19
71]77号文件,重点批判了林彪一伙炮制的反革命纲领《“571工程”纪要》。
县委书记
姜洪坤
在会上
作了动员和总结
讲话

12日
县委决定,建立“五·七”干校、
物资局、城建局、
卫生局、粮食局、商业局、工业局、交通邮政局、
局、文教局党委
,并于3月26日启用印章。


3月

5日
—11日
县委、县革委会召开“学大寨、赶小乡、誓把扶余变昔阳经验交流大会”。共3
501人参加会议。
白城
地委副书记原秋出席大会并在开幕式上讲话。会上,县委书记姜洪坤作了
高举红旗,狠抓路线,为在今明两年把扶余变昔阳而努力奋斗
的报告
;立新、前阳等12个典型单位作了经验介绍;
县委、县革委会作出了
关于表彰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的先进单位的决定
》;
发出了关于1971年粮食产量上《纲要》的单位的通知
表扬了一批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取得显著成绩的社队。会议还邀请了前郭县平凤公社党委书记常万海同志
到会
,并到平凤公社进行了参观学习。大会结束的当天,县委、县革委会召开了春耕生产广播动员大会。

10日
县革委会决定,成立科技局、水产局,并开始启用印章。


4月

1日
县委决定,
立中共扶余县委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秘书组和调查研究组,并启用印章。

20日
前扶松花江大桥工程正式开工。


5月

27日—28日
白城专区革委会在我县召开推广72型创业泵(原名气垫密封潜水泵)和工农友谊电灌站经验现场会议。与会人员认真参观学习了扶余县水泵电机厂和工农友谊电灌站的经验。白城地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李安民最后作总结讲话。

本月
獾子洞电灌站合闸出水。该站位于伊家店公社小獾子洞大队屯北的松花江大堤上,系由该公社7个大队共同筹资41.6万元修建的,也是扶余县第一座由农民自筹资金兴建的提水灌溉工程。


6月

5日
县委决定
成立扶余县革委会体育运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隶属县革委会政治部领导。

5
—10日
县委四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
会议
学习了毛主席的谈话和有关教导;
传达贯彻
地委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
总结交流
我县“工业学大庆”的经验
;听取了县委常委关于工业工作的报告;讨论落实了我县工业工作任务和今明两年水利建设规划。县委书记姜洪坤代表县委常委通过了关于向水泵电机修造厂学习的决定和表扬学大庆先进单位的决定,并向大会作了题为《以路线为纲,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和群众运动,进一步办好县、社工业,为加强改变扶余面貌而努力奋斗》的报告。县委副书记阎成信就县委常委对此次会议情况的估计和对当前工作讨论的意见作了总结发言。

8日
经白城地区革委会批准,扶余镇内设交通民警,编制为12人。

12日
—16日
县委、县革委会召开财贸战线学“桦树”经验交流会。
白城
地委书记张李明
亲自到会作了重要指示。白城
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朴昌烈
全程参加
会议。会
议期间
与会同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谈话纪要》和有关教导;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王忠山作了《以路线为纲,认真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为加速我县变昔阳贡献力量》的报告;县委书记姜洪坤作了重要讲话;
大三家子
公社
供销社等10个单位交流了学“桦树”的经验。
县委、县革委会作出了《关于表彰学“桦树”群众运动中的先进单位的决定》。

18日
—24日
县委、县革委会召开
县教育革命经验交流会。
白城
地区文教局领导马振远
油田文教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县委副书记阎成信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以学习、推广大林子公社主力小学教育革命经验为重点,树立
典型,表彰
先进,进一步落实
毛主席的《五
·
七指示》。
同时,就教育革命深入到教学领域的新形势,分析研究教学改革中的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分清路线是非,推动教育革命深入开展。

本月
由扶余县《绿海雄鹰》编写组编写的故事集《绿海雄鹰》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7月

5日
我县连续遭雹灾。三岔河、新安镇、榆树沟、五家子等15个社58个大队353个小队受灾面积26 008垧,成灾13 447垧。冲倒房屋30间,刮折大树1 500棵。大豆和蔬菜受灾最为严重,重灾地块的大豆脑袋打掉50%,三岔河镇的夏菜基本被打光,玉米、高粱叶打成丝绺,5%的玉米被打折。这场雹子下的时间长、范围广、面积大,是我县建国以来没有的。灾情发生后,县委副书记侯生等县委领导立即赶赴现场,组织群众抗旱夺丰收。

19日—23日
全县农村商业工作会议召开。会议以批修整风为纲,认真学习了马、恩、列、斯语录和毛主席有关指示;传达了省农村商业工作会议精神;分析了形势,总结交流了经验;讨论研究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商业工作问题。宋述尧在会上作了一年多来我县商业工作情况和下半年任务的报告。

26日
县委决定
将中共扶余县五
·
七干校委员会改称为中共扶余县五
·
七学校委员会
;将扶余县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改为扶余县五·七学校革命委员会。

本月
扶余县下岱吉灌区工程指挥部提出《扶余县下岱吉电灌站工程规划报告》。吉林省计划委员会以吉革计字(72)113号《关于下岱吉电灌工程计划任务的批复》文件,正式批准兴建下岱吉灌区。


8月

5
—15日
县委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
共1 681人参加会议。会上,县委书记姜洪坤传达了
省委召开的县级以上党员干部批林整风会议精神
和周总理在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开始时的讲话。县委副书记侯生作了总结讲话。

19日
经白城地区革委会批准,设立扶余镇第二派出所。


9月

16日—10月18日
国家农业部农垦组副组长孙灿东率领调查团检查国营农场工作,先后检查了大联合农场等8个单位,并多次发表讲话。

24日
白城专区革委会政治部在我县召开全区卫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扶余县等11个典型单位介绍了计划生育和农村卫生工作经验。省卫生局局长曹景尧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月
扶余县影剧院动工兴建。影剧院总面积3693.85平方米,主楼设有观众厅、观众座席1 600个(其中楼下965个),楼上设有舞台、化妆室、服装室、道具室、观众两侧休息室、电影放映室及剧场办公室。


10月

10日
扶余县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领导小组成立。

21日
县革委会决定,建立地方国营扶余县北江、南江两处外荡渔场。第一松花江的大河水系及二道河子水系的全部水面及草原,统归北江外荡渔场经营使用;第二松花江的南北筒小江子、长筒子、腰江子、老道口背江、烧锅通小江子等水面及草原,统归南江外荡渔场经营使用。

本月
白城地区文物干部培训班在扶余县举办。省博物馆刘振华承担业务辅导工作,并指导学员在土城子屯西发掘了明代墓葬11座。

在扶余油田机砖厂出土明代器物“龙泉青釉大碗”和“赭釉罐”。

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动员民工1万余人,修建下岱吉灌区总干渠。


11月

15日
恢复扶余县人民法院,下设办公室、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同时恢复三岔河人民法庭。

28日—30日
共青团扶余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在扶余镇召开。出席会议代表600名。白城地委副书记张洪奎、县委书记姜洪坤、县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张俊昌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会上,县委副书记阎成信作了《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思想教育,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培养青年一代》的报告;冷忠祥等7名同志分别就团的工作经验作了发言;选举了团县委委员49人。全委会选举了常委11人,王希文当选为团县委书记,姜国钧、李元元当选为副书记。


12月

11日—13日
全县社、镇工业座谈会召开。会议以批修整风为纲,围绕怎样贯彻落实“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集中研究了社、镇工业的方向、政策、领导问题以及如何有计划、积极地发展街道工业问题。县革委会副主任王忠山就有关问题作了讲话;五家子公社农机具修造厂等6个单位作了中心发言。

15日
扶余县多种经营办公室成立。

本年
在风华公社风华大队村西出土一枚金代晚期官印“上京隆安劝农副使”印和一枚“都弹压印”。

县水泵厂试制的“七二型”气垫密封潜水泵在全县投入使用。全县共建“七二型”站47处,投放机组150台,因制造工艺、质量等方面的原因,不到三年就逐渐损坏(密闭不严,电机潮湿而烧坏),加上尚未使用的150台,全部报废,损失数百万元。

全县社会总产值(80价)37 565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0价)31 661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6 740万元,工业总产值14 921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6 55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 836万元,第二产业3 526万元,第三产业1 193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16元;国民收入(80价)16 776万元;财政收入1 452万元,财政支出873万元。

1973年

1月

8日
启用“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扶余县支行”印章。

28日
启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扶余县委员会”印章。


2月
10日
—16日
县委召开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大会暨先进集体、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县、社、大队、生产队的四级干部和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共4
200余人。会
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批修整风的指示
两报一刊元旦社论
有关发展农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了省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和
地委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
地委书记张李明作
重要讲话
县委副书记侯生作了学习元旦社论的辅导和“以批修整风为纲,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加快学大寨
赶昔阳步伐”的报告。立新、前阳、善友等10个典型单位介绍了经验,王凤臣等两名劳动模范代表在大会上发了言。会议还通过讲、展、演等形式,总结交流了一年来农业学大寨的经验,表彰了
榆树沟公社立新大队等62个
先进
单位
于广忠等45个先进个人
,会议还邀请了洮南县永茂公社党委负责同志介绍了他们带领群众扎扎实实学大寨的经验。


3月

8日
—11日
县委召开“五七”战士代表会
代表会以《五
·
七指示》和两报一刊元旦社论为武器,准确地划清正确路线和错误路线的界限,总结交流了几年来落实毛主席《五
·
七指示》的收获和经验
明确了实现思想革命的方向,坚定了走“五
·
七”道路的决心,研究了进一步落实《五
·
七指示》和加强插队干部管理教育的问题。

15日
中共扶余县下岱吉电灌站工程委员会
立,并启用印章。

16日
—20日
县委、县革委会召开全县财贸战线学“桦树”先进集体
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
会议期间,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有关批修整风的指示,学习了《两报一刊》元旦社论;县委常委、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忠山作了学习元旦社论的辅导;县委副书记李忠厚作了《以批修整风为纲,全面落实“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为我县学大寨、赶昔阳贡献力量》的报告;县委副书记侯生到会并讲话。大三家子供销社等6个先进单位和2名先进工作者代表作了经验介绍。
会议讨论研究了如何深入开展批修整风的问题,通过讲、展、演等形式,总结交流了一年来财贸战线学“桦树”的经验,表彰了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宋学义在闭幕会上作总结讲话。

18日
—25日
县委四届七次全委(扩大)会召开。会议前六天传达了省委(扩大)会议纪要
,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批林整风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中央文件;
后两天
进一步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
传达了全国计划会议精神,
讨论
了农、轻、重关系和加速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研究了如何搞好春耕生产的问题。
县委副书记侯生在会上作总结讲话。

22日
—26日
县委
、县革委会
召开
全县
工业学大庆暨先进集体
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会议期间,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批修整风的指示,学习了《两报一刊》元旦社论。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宋学义作了学习元旦社论的辅导。县委常委、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忠山作了题为《以批修整风为纲,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努力办好县、社工业,积极支援农业,为加速全县农业发展速度贡献力量》的报告。县委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侯生到会并讲话。县水泵电机修造厂等7个单位的9名同志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县革命委员会作出了《关于表彰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的决定》,表彰了29个先进集体和21名劳动模范及先进工作者。

29日
县委决定,将长春岭农村中心医院改为扶余县第三医院
;长春岭镇卫生所改为长春岭镇卫生院(集体单位)。


4月

17日
县革委会决定,成立扶余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蔬菜办公室。


5月

1日
下岱吉灌区一级站1、2号两个机组合闸出水。工程指挥部召开庆祝大会。县委副书记侯生等参加大会并剪彩。

的《扶余剪纸》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

20日—22日
扶余县工会第十一届代表大会在扶余镇召开。出席会议代表550人。部分退休老工人、贫下中农、解放军指战员、归国华侨和职工家属代表应邀出席大会。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侯生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筹建扶余县工会领导小组负责人王继全向大会作了《进一步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为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工作报告。会议听取了典型经验介绍和各阶层代表的发言;通过了扶余县工会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的决议;选举产生了扶余县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45名,常委11名。王继全当选为县总工会主任,邰凤岐、孙英涛、张亚力当选为副主任。


6月

1日
县革委会决定,成立县精简安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4日
县委决定
成立中共扶余县直属机关委员会
和县直各局、委、室。

8日
启用“扶余县老干部疗养所”印章。

本月
在风华公社班德古城出土明代器物“黑釉瓶”。


7月

2日
扶余县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立,下设办公室。

7日—9日
扶余县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在扶余镇召开。出席会议代表541名。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姜洪坤在会上讲话。乔淑清代表筹建县妇女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领导小组向大会作了题为《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广泛发动妇女群众,为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会中有8名同志作了发言,交流了工作经验。会议选举产生了扶余县妇女联合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59名。在县妇联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上,选出常务7人,主任1人,副主任3人,乔淑青当选为主任,刘凤岚、高砚秋、张萍为副主任。会议还选举了出席省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25名。大会通过了《扶余县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决议》。

25日
扶余镇内中学全体教育集中18天办学习班,检查教育“回潮”(指学校上文化课)现象。秋季开学各校实行“开门办学”。

26日
—29日
县委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
毛主席和
中央领导有关批林整风指示和讲话等
讨论了在经济工作中抓上层建筑,抓路线,坚持政治挂帅问题。
县委书记姜洪坤在会议上作了总结讲话。

30日
省委书记王淮湘到我县检查工作。

本月
县委恢复成立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


8月

2日
白城地区“农村文化工作立新大队现场会”在三岔河镇召开。会议交流了我县榆树沟公社立新大队坚持办好文化室的经验。

15日
启用“扶余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专卖事业管理局、蔬菜办公室、地方国营扶余县新站外荡渔场、新兴外荡渔场”印章。


9月

18日
县委四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

28日
前(前郭)扶(扶余)松花江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前郭、扶余之间客、货横渡的历史。大桥是由交通部批准、省交通局勘测设计大队设计、省公路工程处三个施工队和两县广大民兵负责施工修建的。大桥基础采用钻孔灌注庄高庄承台,下部为双柱式和重力式桥墩,上部通航孔为T型刚构,其他孔为简支梁。桥下净空五级航道标准。大桥设计洪水或然率为1%,桥面宽度,行车部分9米,两侧人行道各1.5米,大桥全长1389米,38孔。时为全国第二、全省第一长的公路桥。


10月

8日—15日
吉林省水利局在扶余县主持召开吉林省第三次水利施工现场会。省水利局副局长贾文主持会议。工程师王德岭及扶余、洮安、镇赉县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就扶余县下岱吉灌区工程建设速度和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17日
《吉林日报》发表题为《贵在坚持——向立新大队学习》的社论。

19日
县委决定将三岔河税务所改称为三岔河税务局。

20日
《吉林日报》发表题为《他时刻想着共产党员的责任——记扶余县榆树沟公社立新大队党总支书记于广忠》的文章。

31日
—11月4日
县委四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在
榆树沟公社
立新大队召开
会上,立新大队介绍了坚持十年学习革命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干部和群众的头脑,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榆树沟公社及六家子大队、大三家子公社、三井子公社天启大队介绍了学立新的经验。会议期间,与会的全体同志住在立新大队贫下中农家,参加了生产队、辅导站的学习活动,参观了立新大队的治沟治坡工程,观看了立新大队的演出,还参加了半天劳动,广泛接触了立新的干部和群众。
县委书记姜洪坤作了总结讲话。

27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不抓大事不行——扶余县立新大队坚持十年看书学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调查》的文章。


11月

17日—21日
扶余县第六次烈属、军属、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在扶余镇召开。会议以批修整风为纲,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大文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优抚工作方面的重要指示;邀请了立新大队党总支介绍了他们坚持十年看书学习,用马克思的基础理论武装干部和群众,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有8名先进集体和个人介绍了经验。县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张纯信在会上作了《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为人民再立新功》的报告。大会还向全县烈属、军属、残废、复员、退伍、转业军人发出了倡议书。

29日
启用
县社、粮食局、水利局、城建局、教育局、交通局、工业局、商业局、物资局、卫生局、手管局党委
印章。


12月

20日
启用“扶余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办公室”印章。

本月
我县榆树沟公社立新生产大队到白城地区各县介绍“努力看书学习,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

由吉林人民出版社编辑的《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武装干部和群众——扶余县立新大队经验选编》公开出版发行。

本年
《红旗》杂志一九七三年第七期发表题为《组织党员认真看书学习——吉林扶余县立新大队党总支委员会》的文章。

省水利厅投资1万元用于在扶余县低碘高氟地区打深水井。这是扶余县第一次由国家投资在氟病区进行防病改水建设。

县水泥管厂研制成功大型悬辊制管机,获省委、省政府奖励。

全县“突出入党”1 300余人,“突击提干”120余人。

全县社会总产值(80价)40 82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0价)34 738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8 813万元,工业总产值5 925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8 86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4 676万元,第二产业2 660万元,第三产业1 528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39元;国民收入(80价)17 727万元;财政收入2 068万元,财政支出1 103万元。


1974年

1月

12日
启用
县委、县革委会人民来信来访接待室和文化局党委
印章。

15日
初尔训、王忠山任中共扶余县委副书记。


2月

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到我县榆树沟公社立新大队检查指导工作,并到扶余镇农林大队专程看望全国林业劳动模范田富。

县革委会决定,将扶余镇自来水厂改为扶余县自来水厂,由县城建房产管理局领导。

3日
县委决定,成立扶余县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领导小组。
4日
根据中共白城地委指示,
县委决定将基本路线教育办公室改为批林批孔办公室
,向全县干部、群众传达中共中央1974年1、2、3号文件。

25日
县委决定,成立
扶余
县蔬菜公司,隶属商业局领导。原县蔬菜办公室仍然保留。

26日
县委决定,建立公安局党委,并于3月18日启用印章。


3月

2
3
—26日
县委四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共525人参加会议。
姜洪坤在会上讲话。会议学习了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和人民日报的社论;传达了原秋在县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初尔训作了《关于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斗争,切实搞好春耕》的报告;榆树县长发大队总支书记刘真介绍了科学种田的经验;大洼公社民生大队党总支书记韩桂林等
3位同志进行了批判发言。
县委副书记阎成信作了总结讲话。


4月

本月
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调查组经伯都乡伯都屯西北3公里处,来到第二松花江支流的马场沟子河南岸,进入一个东西走向的小漫岗,对长岗子遗址进行试掘,开两条1
×
10米
的探沟,试掘地层堆积和遗物,结果表明:“长岗子遗址是被辽金时代地层压着的一种比较单纯的‘汉书二期文化’类型的原始文化遗存”。因为“汉书二期文化”类型,处于青铜文化时期,所以又称长岗子为青铜文化遗址,其年代相当于战国至汉。对“汉书二期文化”的看法,学术界有人认为,是“古代夫余族的先世”。


5月

17日
—26日
县委四届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共820人参加会议。
姜洪坤、侯生分别在
会上讲话
。三岔河镇革委会副主任李德智、朝阳公社贫协副主任李喜林在会上
进行了批判发言。


7月

本月全县开展“评法批儒”。县里举办 “儒法斗争史”学习班,各系统也分别办班,集中训练骨干,并去工厂、农村开展宣讲活动。


8月

28日
县委决定,建立扶余县城镇工人民兵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本月
全县开展“学习小靳庄”活动。


9月

9日
县委决定,建立扶余县职工政治学校。


10月

16日—20日
扶余县总工会第十一届第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在扶余镇召开。县委副书记阎成信代表县委在会上讲话了话。王继全代表县总工会常委向全委(扩大)会议作了一年多来我县工会工作的报告。会议期间,县水泵厂等10个单位和个人分别作了经验介绍。

20日
县委四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
会议认真学习了中央[1974]26号文件;传达了中央关于召开第四届十三次全体委员(扩大)会议的决定;讨论通过了
《关于加快水利建设步伐的决议》。
县委副书记侯生在会上
讲话

县委下达《关于集中力量打好以建设稳产高产田为目标,以水利建设为中心的六个歼灭战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措施,以及完成任务的有利条件,同时批评了部分地方出现了自满松劲情绪。

县革命委员会调整机构,将县水利农电局分开,分设水利局、农电局。水利局对县内以抗旱打井办公室名义处理日常工作,对外仍使用县水利局名义。


12月

31日
县委下达
干部种好管好建设好“三亩”稳产高产田
的意见。意见指出:全县210万亩稳产高产田,每360亩划一方,从县委到生产队的7
000名干部,每方田有1至3名干部具体负责,依靠群众种好管好建设好“三亩”田,干部把自己负责的方田作为劳动基地和实验场所。平均达到黄河标准。具体要求:风砂区要上《纲要》,平原地过“黄河”,坎下过“长江”。通过管好“三亩”田,带动一般田,实现1975年粮豆总产55万吨,力争60万吨。

本年
在风华公社班德古城出土明代“兰釉人物梅瓶”和“青花瓷盘”。

全县社会总产值(80价)37 07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0价)31 08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4 620万元,工业总产值6 464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6 27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2 499万元,第二产业2 587万元,第三产业1 190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3元;国民收入(80价)15 926万元;财政收入1 366万元,财政支出1 186万元。


1975年

1月

25日
在弓棚子扩建的增容1 800千伏安变电塔投入使用。

27日
县委在三岔河镇召开“学习小靳庄”经济交流大会。


2月

15日
—20日
县委召开
县农业学大寨会议
,共
1
300余人参加会议。


3月

3日
刘国华任中共扶余县委常委、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希文任中共扶余县委常委、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5日
我县组织财贸系统领导干部和先进代表参加白城地区召开的有673人参加的财贸战线先进集体、先进工作(生产)者代表会议,会议听取了我县财贸系统基本路线教育的情况介绍。

13日
白城地区召开“工业学大庆”经验交流会,县水泵电机厂等9个单位分别在会上介绍了经验。白城地委书记原秋出席会议并就关于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问题讲话。地委副书记李安民在会上作了《学理论,抓路线,深入开展工业学习大庆运动》的报告。

29日
县委决定
成立扶余县民兵指挥部,并于6月17日启用印章;
同时
作废扶余县城镇工人民兵指挥部印章。

全县开展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批“小生产”,割“资本主义尾巴”活动。


4月

1日
恢复扶余县档案馆。


5月

3日
在新城乡小溪浪河屯附近建立扶余县职工疗养院。

7日
全县出动民工9 527人,扩建第二松花江大堤七家子公社乌金屯至新民公社新安镇堤段。大堤设计标准由50年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共投入人工21.8万个,大车2 855个台日,完成土方31.91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8.51万元,保护耕地面积5 373公顷、自然屯34个、3.85万人。

22日—23日
扶余县总工会第十一届第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在扶余镇召开。县委副书记王忠山代表县委在会上讲话。县总工会主任王继全代就如何学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讲了四点意见。会中,县服装厂等单位和个人作了经验介绍。

28日
姜洪坤
中共扶余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任职务,
于广忠任中共扶余县委书记
、县革委会主任;王琴华(女)任中共扶余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

本月
根据吉革农发字(75)14号文件精神,县委决定将水利局所属水电物资仓库的部分物资,移交给农机公司管理。


6月

27日
—30日
县委在三岔河
召开学习推广三岔河镇开展社会主义大院活动现场会。会议学习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外地经验
参观了三岔河镇开展社会主义大院活动情况
听取了县委领导的报告。七
油田领导
应邀
参加了会议。

30日
县委发出
关于表彰勇于同传统观念决裂的先锋战士田书心的决定

本月
前郭县电视台开始使用1千瓦五频道黑白电视发射机转播吉林电视台节目,为松原接收转播电视节目之始。我县部分群众在本地第一次看到了电视节目。


7月
12日—25日
我县组织人员参加白城地区工交财贸战线学理论、抓路线、促大干经验交流会。县土产公司等单位在会上介绍了经验。
24日
五饭店青年厨师、共青团员邵长
,青年工人王纯生为抢救集体财产和阶级亲人,英勇牺牲。
邵长林牺牲时,年仅23岁。
同年12月16日,县委召开了命名大会,追认邵长标为
中共党员,授予邵长林“
模范共青团员
”、
王纯生
优秀青年工人
”称号
,并发出了向他们学习的决定。

8月

4日
县委决定
成立下岱吉灌区管理委员会。

县革委会决定,恢复扶余县“小秋收”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23日—
24日
县委四届十四次全委(扩大)会议
召开
共220人参加会议。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和省、地委会议精神
认真分析了全县各条战线的形势
着重讨论了秋收前的各项工作。
县委书记于广忠作了总结报告。


10月

1日
县委决定
成立扶余县轻工业原料办公室,同原国营扶余芦苇场合署办公,实行政企合一。

11日
省委第一书记王淮湘到我县检查农田基本建设情况。

全县开展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斗争。县委组织2
600人的工作队,深入到基层,解决所谓“两分、四自、三清”问题。

县第一医院内科医生安洪君被选派任远洋货轮医生,随船去欧、亚两个洲13个国家和地区。


11月

11日
16日
县委四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
会议学习了邓小平副主席的重要讲话和华国锋副总理的总结报告;县委常委作典型调查的汇报讲用;讨论研究了“一年上《纲要》,二年建成大寨县,三年粮食产量翻一番”的规划;常委进行了自我解剖
最后,县委书记于广忠作了总结讲话。

23日
30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社、队三级干部和工人、贫下中农、知识青年代表2
300多人。会议以毛主席三项重要指示为指针,深入学习了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文件,提高了对学大寨,普及大寨县深远意义的认识。通过听取县委常委整风情况的汇报,按照“四批三查”的要求,发动与会同志帮助县委整风,进一步解决了不批不斗的问题;通过听取县委关于“规划”的动员报告,讨论落实了我县二年建成大寨县的规划和冬春的各项工作任务。


12月

22日
徐金财任中共扶余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

25日
县委决定,建立扶余县广播事业管理局,实行局、站合一。

26日
县委决定,成立县多种经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本月
县委决定,改新立、新兴人民公社为更新、风华人民公社。

扶余县地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设置地震预报点。

本年
扶余县在大金得胜陀颂碑四周修建了钢筋水泥护栏。

全县社会总产值(80价)37 85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80价)31 835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4 078万元,工业总产值7 757万元;国民生产总值15 566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1 830万元,第二产业2 491万元,第三产业1 245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2元;国民收入(80价)15 261万元;财政收入1 636万元,财政支出1 485万元。


1976年

1月

4日—6日
扶余县部分企业参加白城地区水利、农机、柴油机“三条线”会战誓师大会。

8日
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逝世。全县人民群众以不同形式自动佩戴黑纱,沉痛悼念周恩来总理。

9日
启用“中共扶余县农
、工交、财贸、文教委员会”印章。

启用“扶余县广播电视管理局、轻工业原料办公室、生猎生产办公室”印章。


2月

8日
县委批准成立扶余县邮电局党委
,并启用印章


3月

8日—10日
县总工会第十一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在扶余镇召开。县工会委员、各系统工会主任或负责工会工作的同志、各基层工会主任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1975]23、26号和[1976]2号文件;传达了地区工会一月份的各县、市、旗工会主任会议精神;总结了一九七五年工会工作;讨论研究了如何以阶级斗争为纲,进一步开展工会工作的问题。

全县开展批“民主派”,批“唯生产力论”。


4月
8日
县委组织群众进行游行,拥护中共中央“两项决议”。

15日
免王希文中共扶余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职务。

18日—24日
省委第一书记王淮湘、中共白城地委副书记张洪奎等领导到我县检查农田基本建设情况,就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追查反革命”和“反革命谣言”等问题作了指示。

30日
启用中共扶余
五七干校委员会、中共扶余县五七大学委员会印章
同时作废中共扶余县五七学校委员会印章。

启用扶余县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五七大学革命委员会、县革委会物资协作办公室、富康工程指挥部、119工程指挥部印章,同时作废
扶余
五七干校
革命
委员会
印章。


5月

12日
我县出动37 000人,用15天时间完成长75公里拉林河堤防扩建工程。

21日
白城地区第一期赤脚医生学习班在我县开班。参加学习的有各县(市、旗)卫生局和公社卫生院负责人及各公社赤脚医生共289人。

24日
经省革委会批准,新兴人民公社改为风华公社;新立人民公社改为更新人民公社。

26日
白城地区“三条路线”会战经验交流会在白城召开。扶余镇农具修配厂在会上介绍了经验。

本月
拉林河大堤扩建加固工程全线开工。

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宋学义、刘振祥带队对全县东、西部第二松花江坎下区域进行踏查测量,以拟定引松工程方案。经踏查,提出两个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采用东西七家子公社乌金屯,西至社里公社富康泡子的大型引松规划。因规划过于庞大,非本县能力所及而搁置。


7月

6日
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及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的朱德逝世。全县人民群众以不同方式沉痛悼念朱德委员长。

21日
扶余县社队企业管理局、县革委会环境保护办公室成立,并启用印章。

26日
下岱吉灌区(中型)建设工程基本告竣。下岱吉灌区建设指挥部召开庆祝大会,县委书记副侯生到会剪彩。当时正值旱情十分严重,灌区一级站开机13台(安装14台),二级站10台机组满负荷运行,灌溉旱田8 524公顷。29日的《吉林日报》对此做了报道。

28日
河北省唐山一带发生强烈地震,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我县部分医院接收唐山地震伤员进行治疗。


8月

14日刘英任中共扶余县委常委、县革委会副主任职务。

17日
县革委会决定,将县农具修造厂改为县二轻机械厂。


9月

9日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主席逝世。
11日,县委发出
关于极其悲痛地哀悼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决定
18日,全县举行追悼大会,深切悼念毛主席。

拉林灌区引水工程(俗称“引拉”工程)大会战在长达65公里的施工线上拉开帷幕。县委书记于广忠任扶余县引拉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县委副书记侯生、王琴华,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张纯信、杜云成、刘国华,县武装部副部长刘立夏任副总指挥。全县35个乡镇(场)和所有县直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共16.5万人参加会战,其中县直机关、厂矿2 000人。省、地工作队的全体同志亲自参加会战。到11月末,有19个乡镇(场)的施工段基本告竣,其余乡镇遗留工程至1977年11月陆续完工。土方施工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全县共出动大车10 446台,拖拉机460台,手推车6 500台,毛驴车2 000多辆,投入总人工718万个,耗资(自筹)80万元。完成土方量1 440万立方米,其中输水总干渠(长29.2公里)581.2万立方米,水库大坝及库间渠道(总长36.7公里)858.8万立方米,建大小水库18个,效益面积2万垧。引拉工程是我县农田基本建设的一次大突破,是我县有史以来建设规划最大、施工人数最多、动员范围最广、消耗财物最多的一项水利工程。

22日
启用扶余县引拉工程总指挥部印章。

本月
省水利厅厅长王永泉在引拉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张纯信的陪同下,检查了引拉工程施工情况。



http://www.jlfydj.com/html/ShowArticle.asp?ArticleID=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6-9 20:32 , Processed in 0.0396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