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29|回复: 1

汪苑菁  红卫兵(中学生写历史)

[复制链接]

0

主题

8173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8918
发表于 2014-4-18 18: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jpg

红卫兵
汪苑菁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区东城初级中学初三年级四班
指导老师:周培

1966年,全国各地都汹涌着大字报、大辩论的惊涛骇浪。英德市的百姓也渐渐稍有耳闻。
大喜事
这日清晨,微风阵阵,连带着树枝轻轻颤抖。讲台下一排排简陋的课椅上,学生们正襟危坐。张张稚嫩的脸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仿佛讲台上穿中山装的人即将说出的话将会牵动他们一生的命运。
陈翠姬坐在前排的学生中央,身旁竟有同学穿着黄绿色的军装,异常正式。不知怎的,她心里有种奇妙的预感,似乎将有喜事要来临。而她在这猜想中,越发地愉快起来了。刘老师站在讲台上,看出他脸上的忧愁。他皱着眉头,似乎思索了几秒。最后翻开了讲义,清了声说道:“咳,同学们。我们这就上课……可这不是个天大的笑话吗?眼见台下的学生少有人带着课本来校,谁还有这心思听课呢?
“老师,为什么还要上课?”有个大胆的学生猛地站了起来,振振有词,“毛主席已发出了大字报,号召所有大好青年组织成红卫兵为革命。我们怎么还能在这呆着呢!”
“你这……”刘老师一时呆愣在原地,手握紧了讲义说不出话来。
“就是如此!我们应响应号召!”另一个学生激动地站了起来。被两位学生一带动,台下立即变得躁动不安。
“可不是,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
“为革命奋斗!为共产主义无产阶级奋斗!”
……
越来越多的同学坐在座位上起哄。陈翠姬也被带动得情绪激昂,跟着同学一声声冲着讲台上脸已煞白的刘老师吼。隔壁班也传出了同样的起哄声。没过一会,这样的声音仿佛从校园的四面八方都传来了。刘老师似乎使劲了全身气力拍着讲台,颤抖着张口说了几句话,却终是泯灭在了更大的吼声中。他终于无可奈何了。拿起了讲义,默默地走出了教室。在他踏出教室的一瞬间,全班发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少数同学带来的课本被撕烂了扔向天花板。陈翠姬看着漫天飞舞的黑白纸张,与同学们一起大声欢呼起来。她想,真好,终于摆脱了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可以尽情地玩耍了。真是一件大喜事。

大串联
从那日开始,陈翠姬每天都能从窗外看到有同校的学生穿着军装,三五成群地出发,追随毛主席的思想,到北京去。她好玩的心开始蠢蠢欲动,说服了姐姐与同学在内共五个人。准备着前往另一个革命意义颇深的地方——井冈山。
“哦,我们是很支持的。”校文革工作组的同志一听她们的来意,从堆得小山似的文案抬起头,小眼睛从厚厚的镜片里盯着她们,像要看个究竟。“我还以为是谁又来举报来着。不过我们这里这么偏僻,奇事怪事还是不会有的啦。听过进牛棚么,别说上海,凡是大城市,批斗之风……哎哎我跟你们说什么。不对,你们来干嘛来着……?”他皱起眉头,苦恼地揪了把鬓边的白发,又打量着眼前几人。
“我们是来拿袖章和传单的。”陈翠姬连忙说,觉得不妥,补上一句,“听说学校这里有派的。”
“啊……是的、是的,这倒是的。这几日宣布了学校为无序状态,我这却是建起来了。你们像是最后一批了……嗯,我想想,大概还是有多的。”那人将他桌子里的抽屉一个个拉出来,口上不闲着,仍是絮絮叨叨地,“我跟你们说,我们的毛主席多么伟大啊。你们将要遇见的苦难也许多了去了,这时候你们想想毛主席的建国之举。哎哟,什么都值了!”
几人却是笑着,倒也没多将他的话放在心上,仅是觉得稀奇。说话间,他抽出一沓红色的袖章和传单,仔细地点了她们的人数,细细点了六个袖章。每人三十来份的传单。极为宝贝似的说:“别不当个宝。路上见着了同仁,发几张。就是在传承着伟大的思想。我说,你们有旗帜不?”
“那是什么?”其中一人好奇地问。
立即遭了他的白眼:“怎么连这也不知道呢?到底还是娃娃,不过就是要有人教了才懂得不是?”他似在对她们说,又似乎在自言自语,忽而他又醒过来似的,“你们组队好歹有个队名吧?叫啥子?”
“毛主席思想长征处!”陈翠姬脱口而出,隐隐地兴奋起来。突然觉得神气极了。
“听着挺响亮,不错。旗帜就是将队名弄在红旗上的。”讲到这,他翻翻白眼,“是这么个意思?我口才不好……这倒是解释不过来……”
“就是队旗。您说是吧?”姐姐似乎有点不耐烦,搓搓手。
“对、对的,就是这个意思……”
几人走远了。渐渐有人笑道:“你说这同志怎么这样唠叨呢?”
“可不是,解释个旗帜也要半天。”
“怕是学校都没啥人了,人有些寂寞了,话也多了。”
“管这么多作甚,反正我们终于要开始长征之路了。”
陈翠姬前面听得懵懵懂懂,一听到“长征”二字像是遇到了知音,立即热血沸腾起来。这日,一行人背着大棉被,担着书本,意气风发地上路了。街上人山人海。英德这座城市似乎被红色包围住了,随处可见耀眼的、醒目的大红色彩:红色的大字报张贴满了街旁的专栏、红卫兵三五成群,红色的旗帜飘扬在人海的上方、红色的袖章在人群中闪现……陈翠姬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她想起放在担子内的亲手制作的旗帜,连忙抽出来。红色的底面衬托着“毛主席思想长征处”几个黄色的大字,与川流不息的人海融汇一体。
“翠姬,你就不能走慢点吗?”几个女生在人群里毫不起眼。姐姐气喘吁吁地冲着前面担着书卷的人儿嚷着。
“你们可以走快点的嘛。”陈翠姬肩上扛着重重的担子,里面全是那日领的传单再加上几十卷的《毛泽东试卷》。她却没感觉沉重似的,脚下生风,走得飞快。
离家也有三五天了。她竟是完全不觉得悲伤与害怕。毕竟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有红卫兵,既然哪里都有她们的同胞,想家的念头还是淡了的。有这么多与我们相似的人在,还怕啥呢?即使街上到处都是红卫兵,大家也不怎么讲话,省些气力赶路。尽管如此,陈翠姬也不会感觉太沉闷。
“卖陶瓷咯——五分一个咯——”有小贩见缝插针地摆了地摊。正大声地招揽顾客。
“姐有陶瓷咧,我去看看!”陈翠姬一听立马兴奋起来。穿过人潮间的缝隙,担子在两臂旁晃来晃去。姐姐本想喝止,见她这样,却也只能无奈地跟了上去。
“你这妹妹,倒是很贪玩哪。”身旁的同学笑着。陈翠姬因为钱不够,无奈地被姐姐牵扯着走开了。
过了晌午。几个人终于找到镇上的一家饭店。饭店很小,看起来惨败破旧。她们早已饥肠辘辘,自然不管那么多,将东倒西歪的凳子集中在一张缺了腿的桌子旁,将就坐下。等了一会儿,仍然没人过来招呼。她们大声叫唤了几声,才惊觉这里只有她们几人。周围的秋蚊子闹得厉害,嗡嗡声不绝。一张大字报贴在了最里面。墙上有着明显的张贴的痕迹,很是斑驳。她们忽然明白了什么,沉默了下来。不是没有看过批斗的景象,站在批斗台上的人把姿态放得很低很低,低下的头颅似乎蕴含着无法述说的苦闷。“打倒国民党反斗派!”“打倒反动地主!”这样的声音不管过了多久还是会萦绕在耳畔。不知谁先叹了口气。陈翠姬觉得似乎有无尽的哀愁缠绕于心中,久久挥之不去了。
很多地方都是荒无人烟。她们离开了饭店,只得饿着肚子继续走路。村庄炊烟袅袅。几个穿着厚棉袄的孩童站在自家的门口,好奇地看着路过的红卫兵。六个女孩走得极累了。陈翠姬倒是还有心思对着那些小脑瓜作了个鬼脸,逗得他们咯咯笑。红卫兵接待站的同志招呼着她们进去,房子里满满的都是人。接待站的饭菜说不上好吃,陈翠姬却是狼吞虎咽,什么滋味也没尝到,便落肚里了。人群的拥挤也极是让人无奈的。她们在屋内勉强找了块地方,铺开草席,盖上自带的棉被,来不及看下脚的情况,就席地而眠了。
陈翠姬睡到半夜突然醒了。大概是因为已经接近江西省的缘故,潜意识里异常兴奋。她躺在被子里,过了不久觉着冷风丝丝从脚底往上猛灌上来,打了个寒颤。这时渐渐听见周围微弱的呼噜声了。她在心里暗笑。闭了闭眼,想进梦乡里去,却怎么也数不着了。她只好爬起来穿上棉袄,想去外面溜达一圈。像姐姐说的,她好玩的心是怎么也停不下来的。冬日的凌晨是极冷的,陈翠姬走在光秃秃的地上,两手恨不得缩进棉袄里。她戴上了厚棉帽,还是清晰地听见牙齿打颤的声音。这时她才感觉脚是钻心地疼。日日的赶路该是不胜负荷了。想到这里,她只觉身体一软,一下子就坐在了土地上。冰凉的触感刺激着她的神经,她像是突然惊醒了过来,又改成了蹲着的姿势。她就在原地怔愣了一会儿。突感呼吸不通,哈了几口气,看着白色的气体在眼前迅速地消散。眼眶却是不知不觉地热了。她在黑暗中就这么盯着土地发呆,有液体流转在眼眶中终是没有落下来。过了许久,她颤颤巍巍地伸出手指,在地上一笔一划地写着“毛泽东思想长征处”“毛泽东思想长征处”连续写了十几遍,要坚定什么似的。她写着写着,仿佛眼前就是她想的那种连绵的山脉,她在山上唱着歌谣,红旗高高地飘扬。在黑夜中,她握住冻得火辣火辣疼的手指,露出了憧憬的笑容。

大瘟疫
转眼到了一月。井冈山处,雪下得纷纷扬扬。这里的红卫兵没有多少。山路结了坚硬的冰,是意料之中的难走。陈翠姬仍扛着担子,没几步就跑到前面去了。同行的人惊奇着,姐姐只能无奈地笑:“目标就在前面了,她怎么会被一点点的困难打倒?”话是说的没错,她从前几天开始,不知头为何有些疼。却仍是一鼓作气地向着目标冲着。怕是那天夜里感冒了。
 “哎——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没几步,她就到山顶了。冲着下面的人大声地唱起了歌来。五星红旗就在她身后,高高地飘扬着。
“你还真有心情啊。你看到那边桥下的人了么?”没唱几句就被一个红卫兵打断了。
“什么?”她按着指示看去——一副副担架就在桥下摆着,白布在雪的衬托下。却是让人触目惊心。
显而易见。是死亡。
“这……”她被恐惧摄取了语言,惊恐地看着那人。
“这里有人得了脑膜炎,赶来的红卫兵大部分被感染了。轻的高烧不断,重的……”他往桥下的方向努了努嘴,“我们也是才知道的。要是早知道谁还敢来啊?”
随后知道的姐姐却是有些歇斯底里,她紧紧抓住陈翠姬的手臂,不安地说:“你不是头疼吗?所以我们还是赶快下山坐火车回家去吧。感染了怎么办啊!”
布鞋磨蹭着滑滑的冰。她对死亡的认知是很懵懂的,任由姐姐拉扯着她。
回头最后看了一眼红旗。下山了。一行人徒步到了湖南长沙,准备坐火车回到英德。火车站里人满为患,陈翠姬她们没钱买票,站在火车站的门口旁不知所措。
姐姐咬咬牙关,硬着头皮对火车站的工作人员说:“我们是湖南英德师范的,现在没钱,所以你能先让我们上车,然后再写张欠条寄给学校吗?”
工作人员感到好笑:“湖南还有英德师范啊?我怎么没听说过。”
看到她们因谎话被揭穿而满脸窘迫的样子,他大手一挥:“好啦,给你们坐吧!”女孩们一听这话,欣喜地向着火车跑去。车上大多都是红卫兵,吵吵闹闹。不少红卫兵硬是要从窗户爬入。车座下边躺着人,过道上坐着人,甚至行李架上也有人。陈翠姬坐在过道旁,看着少年们手中抱着的红色皮装的《毛主席语录》,手中挥舞的鲜艳的红旗,臂上戴着的鲜红的袖章。
红色、红色、到处都是红色……
一时间竟感觉眼睛疲惫。这几个月来的赶路,记忆中似乎也只是红通通的事物。她一时不知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时候,火车剧烈地震动了几下,响起一串鸣笛声,缓慢地启动了。在黄昏的余晖下,一列火车载着满车的人们,向着南方行驶。

历史感悟
文章中的陈翠姬,是我的二姨。我选择了以她的视角来写这个故事,一九六六年,她十四岁,这样的年纪,天性的好玩还没有泯灭。以至于在困难的时候,总有一股韧劲与盲目的天真支持着她。从现在看来,在那个年代,我是觉得不可思议的。所以当她叙述完了一些事情,我便特别问了她以下几个问题,得到了这些回答:
“二姨,作为红卫兵,除了好玩,也应该感到辛苦吧?”我疑惑地问她。
“苦?当时哪来那么多苦呢?不愁吃,不愁喝……只是走路辛苦些罢了。”她说得是如此轻描淡写。但只要想象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徒步从广东省走到江西省,工程的浩大,没有毅力是做不到的。
“到底是什么给您这么大的动力呢?是井冈山这个目标吗?可是,您似乎也只是上了井冈山,没做什么事吧?”我查了一些资料,当时上井冈山的红卫兵多数是参观博物馆,看五大哨口,寻访井冈山敬老院,得到井冈山的徽章更是一大目标,而且在天寒地冻的时候,因为有毛主席要到来的谣言,多数红卫兵更是在山上不下来了。看到这些资料,我更是疑惑至极。
“其实没有想那么多的。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趋势。当时上了山顶,亲眼看到了患脑膜炎的人们惨状。这种冲击连带着瘟疫的传言,我们自然很害怕的。当然要快点离开啊。”
“那么,你们在路上有没有看到批斗一类的事呢?”
“有!有……怎么会没有,那实在像个噩梦啊!我只见过一次。想忘记也不可能……”电话那头声调突然变了,听着她言筒意赅的描述,我明白她的心情。被她的情绪带动,不忍挖掘太多。
“您后悔吗?”最后,我问了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问题。
“很后悔呀。当初为了玩,荒废了学业。可是当时‘大长征’是真的很开心……”听到她的回答,我是挺纠结的,不是说像个噩梦吗,为什么还会开心呢?
我将疑惑放在心里,挂了电话。我知道日后我还是要问她不少问题的。但是为了满足我的好奇,我赶紧查了相关的资料,整理了我的思绪。
当初定下这个主题的时候,我是十分犹豫的。有两个根本的原因:一是“红卫兵”包含了千千万万的人,有年老的,有年青的,范围是那么广泛,我究竟要讲的是什么,范围要如何缩小都是问题;二是说到“红卫兵”,都会联系到文化大革命。但这真的要牵扯到一起来说,我觉得似乎又是离题了的。
当我看到书上对这段历史的语焉不详,只告诉我们红卫兵的部分的事情:“红卫兵运动最初是走上街头破四旧,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很快发展到抄家、打人、砸物。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和各级干部遭到批斗。”的时候,我便觉得,应该将二姨的故事写出来,将这段历史揭露,即使它看上去毫不起眼,非常普通。可它毕竟也可以让人们看到,在看似被贴上“残忍”“丧失”标签的红卫兵中,也是有这么一群学生,他们或是因为满腔的豪情热血,或是因为内心的憧憬,或是因为只图好玩,走上了“长征之路”。他们心中的执着,是我们很难比得上的。
我们该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一段历史,看待这么一类群众。这些还很年幼的红卫兵,只是因为大势所趋,被反革命的集团利用了他们的年少懵懂。使得“各类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我国出现了长达十年以上的‘文化断层’‘科技断层’人才断层‘,文盲和半文盲多达2.3亿人”,也不能不说这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还未能完全理解的革命,为了不想学习,这样的“大势”,使多少大好苗子失却了最好的学习时光。这样的随波逐流,不明是非。是我们不能取的。文章中那位刘老师的反应正是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我曾好奇过那些人物的命运,但终是以遗憾收场。即使是风华正茂的少年们,也难逃被别有用心的人蛊害的命运,所幸的是,能有人看清这些迷雾背后的真相。若我们能坚定对了的信念,才会圆满。只是这历史的悲哀不会被弥补了。
当我真实地记录下这些事情,我想让人们看到的,是那重新展现的历史中努力着的少年们。正视历史,看到标签下的真相。他们的经历,也会让我们更好地正视自己,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大好的学习时光。记住历史,更珍惜现在。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MwMDEyNw==&mid=200277349&idx=1&sn=f2523d451a89d9269440e77c066b281e#r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228

回帖

2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7251
发表于 2014-4-18 19: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楼主(tuffy05) 的帖子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5-13 00:58 , Processed in 0.02920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