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29|回复: 0

我所经历的文革二三事--我见到了毛主席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0

回帖

468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687
发表于 2015-1-1 08: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8年前的今天-----1966年11月3日,凌晨四点,北京天坛公园的席棚里,昏暗的灯光下,我们这些十几岁的中学生们已是着装整齐准备出发了,一个个稚气未脱的脸上带着激动------要去天安门广场见毛主席了!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全国的红卫兵纷纷涌向北京。我们那里是小县城,一直到10月份,才组织红卫兵代表准备进京。当时还没太乱,政府还能控制局势,地区决定全区组成一个赴京代表团,下属各县分别组成一个营,我们邹平一中是按每10个人选一个代表,也就是每个班级选5名代表,全校6个年级24个班选出120名代表组成一个连,每个年级的一二三四班分别组成一个排,一般是由高三的同学担任排长。我是十三级二班(初二二班)的文革小组长(当时老师已经退出班级管理,各班学生选出文革小组自己管理自己),顺利入选赴京代表,是邹平一中这个连下属二排的一名成员。
  1966年10月下旬的一天(具体日期忘记了),赴京代表团在当时的部队操场举行了盛大的出征仪式,邹平营的营长也是邹平一中的文革主任杨波(原名杨思俭)和留守的文革副主任邓红兵(原名邓洪恩 )流着眼泪发表了激情四溢的讲话,邹平营的教导员老革命干部原副县长毕玉贞也讲了话。由于学生多车辆少,全部赴京代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乘坐大卡车直赴张店火车站(最近的周村火车站是四级站,无法调车,只能去70华里之外的三级站张店站上车),另一部分先步行(背包交车运走),等车返回再乘车。我们步行了25华里,在长山坐上了大卡车,到张店火车站坐上火车时已经入夜。
  我是第一次乘坐火车,又坐在了车窗边,好奇心促使我一个劲想看看车轮转动(本是不可能的事,当时年龄太小,太不懂事),结果还没到周村就开始晕车了,一路开着车窗吐到了济南。怕风刮跑了宝贵的军帽,我摘下随手压在了身下,后来一直没有找到(当时流行军装军帽,我搞不到军装,好不容易买到了一顶军帽,就这样丢失了)。车到济南,突然从车门车窗涌进了大批的学生,急忙关闭门窗,车却开不动了,传来消息是上不去车的学生在车前卧轨,车就这样在济南火车站一直停了大半天。怕再有学士硬挤上车,车门车窗严格关闭,车厢内人挤人,连行李架上都坐上了人,人坐在上面抬不起头来,弓着腰耷拉着腿,脚就在坐着的人头上晃动。虽然外边的温度已经很低,但车厢内温度高,空气差,甚至有学生晕倒,幸亏有随团医生给与救治。这一乱一紧张,再加上车不开动,我倒是停止了呕吐,否则,车窗不敢开,车内人挤人,真要闹个不亦乐乎了。
  经过长时间的等待,火车终于离开了济南,可能是晚点的原因吧,车是时开时停。已经在济南站耽搁了大半天,虽然喝不上水,排泄还是必须的,可是,车厢厕所也站满了人,憋不住的人们开始起哄,喊着要把厕所里站着的人从车窗扔出去,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厕所里的人总算挤了出来。深夜,车又停在了一个周围黑乎乎不见灯光的小站上,渴坏了的我们发现路基下不知是稻田还是浅水塘,反正是有水,大胆的学生就从车窗跳下去取水,不管水脏不脏,大家都抢着喝,我也失去了舍己为人的思想,抢喝了一口,感到这水是那么的可口,那么的好喝!
  又一个黎明,经过两夜一天的长途乘车(算上步行和乘坐大卡车是两天两夜),我们总算来到了北京永定门火车站。背起背包,整好队伍,徒步向天坛公园进发。突然路边楼上一扇开着的窗户里传出了南方口音辱骂“北方侉子”的声音,随着声音还砸落了一些橘子皮等垃圾。我们的排长高二二班的尹兆明同学怒不可遏,抓起地上的橘子皮就向楼上扔去,轻轻的橘子皮竟直奔四五层楼的窗户而去,那些外强中干的南方挑衅者竟然吓得马上缩回了头关上了窗户。
  由于是大部队进京,没有哪个单位有这样的接待能力,我们是住在天坛公园事先扎好的席棚内,睡的是地铺,盖的是自己带来的被褥,吃的是从通县运来的馒头,没有菜,支几口大锅,添上些水,放一把盐,盐水就馒头,这就是我们在京的生活。10月底11月初的天气,虽然不算太冷(其实查查气象资料,1966年的冬天是非常冷的),但薄薄的席棚挡不住多少风,通县运来的馒头也没有了多少热气,每人碗底那少的可怜的盐水也是倒在碗里就凉了,可是为了见到毛主席,什么苦我们都不觉得苦,我们的心是火热的!(顺便说一句,赴京代表团离开邹平不久,学校就乱了,学生们自发的组成小队纷纷进京,由各个单位分别接待,吃住条件可比我们强多了。)
  自从入住天坛公园 以后,我们每天的日程就是训练,训练队形,训练正步走,准备毛主席接见(其实这些训练毫无用处,进了天安门广场,哪里还顾得了队形,哪里还顾得了正步走)。枯燥的训练持续了好几天,直到11月2日晚上,通知第二天毛主席第六次接见红卫兵,早上四点出发,每人发一个熟鸡蛋,没有其他任何食品和水。
  1966年11月3日凌晨四点,我们整队从天坛公园出发了。天坛公园在天安门的正南边,可是我们却是向东行进,说是要绕过去从东长安街入场。这一绕也不知绕了多远,只知道路上时走时停,或者是一段急跑,急跑时看到有女学生晕倒,队列旁边的解放军战士扛起来就跟着队伍跑。没有时间概念,没有方位感觉,没吃早饭,一个鸡蛋也早就进了肚子里。 总算是来到了长安街上,时已下午,迎着夕阳我们接近了天安门广场,这时传来一个令我们忐忑的消息,穿过天安门广场受毛主席接见的学生本来是三队列齐进,由于进度太慢,准备改为六队列齐进。
  怕什么来什么,进入天安门广场,我们果然是离天安门最远的第六队列,每队列之间是解放军战士手挽手组成的隔离带。本来宽阔的队伍进入天安门广场之后都挤向北边,压缩成为窄窄的 一条,但是解放军战士不为所动,看着前边每队的后边都有大片的空地,我们可就是挤不过去。学生们泪流满面,放声大喊,有的激动的晕倒在地,这时就有解放军战士冲过来扛起晕倒的学生离去。离城楼太远,城楼上的人看不太清楚,不是我虚构,毛主席的鼻子眼睛虽然模模糊糊,但是确实是红光满面,奇怪的是城楼上的其他人都没有这个感觉。看到毛主席,激动万分的人们再也不肯往前走,周总理指挥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喊着“同学们往前走啊!”林彪也用拿着红宝书(毛主席语录)的右手往西边比划着,可是天安门广场的人流依然不动,这时毛主席离开中间位置向城楼的西边走去,人流一下子跟着往西涌去,毛主席到了天安门城楼的西南角,探出栏杆向人们挥挥手往回走去,我们可再也回不去了。马上打听有表的人,时为下午四点半,估计是下午四点进入天安门广场,见了毛主席半个小时。
  离开天安门广场,激动的心情开始平复,这才觉得又饥又渴,最大的问题是要解手。早上四点到下午四点半,一个对时之内只有一个熟鸡蛋下肚,没喝一口水,也没解一次手。好不容易解决了内急问题,突然发现了卖咸菜的店铺,先不管其他,买些咸菜也避免只靠盐水下饭。谁料没吃上两天,就要打道回府,这些咸菜就是我进京一趟带回的唯一北京的东西。
  见到了毛主席,然后是“革命大串联”时间。11月4日,我先参观了军事博物馆,后来到故宫看“泥塑收租院”(当时故宫其他部分都不开放),由于时间太晚,排队的人太多,已经不可能看上,我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后忐忑不安的进入了景山公园,心里还想着回去怎么向全班同学交代,没想到回来后同学们都出去串联了,根本不用交代了。11月5日,我到清华附中和女三十一中抄了一些大字报,互相交流,互相抄大字报,这就是所谓的“革命大串联”的主要内容(顺便说一句,这些抄的大字报有些我现在还保留着)。
  回到邹平,有些学生又步行返回北京再次去见毛主席,我是参加了一个联合长征队,雄心勃勃的准备利用两年的时间步行走到瑞金,然后沿红军的长征路线走到延安,憧憬着1968年国庆节上天安门城楼上见毛主席。先后到了英雄王杰的故乡金乡县参观了王杰故居,和王杰的亲属合影留念,又到了兰考,访问了著名的赵垛楼大队,在焦裕禄墓前留了影 。中央一纸停止大串联的通知,从兰考火车站乘车回到了邹平,走了两个月,吃了11个月的粮票,回来吃了接近一年的黑市高价粮。那些都是后话,暂时不表。
  今天是11月3日,是我见到毛主席48周年的纪念日。怀念老一辈革命家!怀念敬爱的毛主席 !!!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三日 写于滨州

http://bbs.tianya.cn/post-feeling-3802978-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5-13 18:06 , Processed in 0.0299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