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106|回复: 0

阎明:我的父亲阎仲川与林彪“一号号令”

[复制链接]

0

主题

1260

回帖

4687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687
发表于 2015-4-21 22: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阎明《往事不忍成历史》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8月版

父亲认为自己和林彪、黄永胜等完全是正常的工作关系,执行公务均有据可查。“一号号令”绝不可能是背着毛泽东、党中央擅自发布的。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以武装斗争起家的毛泽东对军事的关心非同一般,军队重大工作事项必须向他报告,特别是“文革”期间调动一个营、一个连都要经过他批准。“号令”既然未经毛泽东批准和同意,他知道后又为何不予撤销而仍让其继续执行?
阎仲川,林彪嫡系旧部,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参与制定“一号号令”。林彪事件后被关押审查。
  1922年2月,父亲出生在河北杨村镇一户殷实的上中农家中。卢沟桥事变后,我大伯回乡参加了抗日队伍,并将我的父亲带到部队。1939年,在参训队学习的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训队结业后,父亲被分到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当见习参谋,半年后转为正式参谋,从此奠定了他一生作战参谋的生涯。
  1969年3月中苏发生珍宝岛冲突,5月父亲调军委总参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长。10月18日晚,在中央军委前进指挥所住地,黄永胜秘书通知父亲到办事组开会。父亲一进门,黄永胜就说:“林副主席有几点指示,你记一记,给部队传达一下!”黄永胜传达了林彪的几点指示后,父亲随即对记录稿稍做整理修改,说:“加个编号吧!”“按什么顺序编?”值班参谋问。父亲考虑到这是“前指”开设之后发出的第一个指示,就从一号编起,叫“一号号令”吧!
就这样,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大事件,曾被说成林彪进行“反革命政变预演”的“一号号令”,经父亲和一位值班参谋之手产生了!
“一号号令”传达的第二天,周恩来对办事组,尤其是黄永胜事先没向他报告和文件编号提出了批评,经父亲就编号问题进行解释说明后总理没再追究。这明白,问题出现在编号上。那时“一”字不是什么人都能使用的。父亲来京时间短,涉世浅,又没人提醒,不经意间捅了篓子。汪东兴在他的著作中谈到:
……毛主席看后,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对我说:“烧掉。”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主席自己拿起火柴一划,把传阅件点着,给烧了。接着,他又拿起传阅件的信封又要烧,我赶紧对主席说:“主席,不能烧,你都烧了,以后查问起来,我无法交代。”主席听我这样说,这才作罢。
1971年父亲因九届二中全会期间留北京值班未参加会,加上他那种除工作外对其他事情一概不过问不打听的自我封闭作法,使他对“九一三”之前中央领导层内部已经出现并急剧发展的反常情况并不清楚,也很不敏感。中苏关系虽有所缓和,但战争威胁并没排除。作为分管作战工作的副总长,他满脑子是战备工作,没人跟他“路线交底”或透风。9月13日10时左右,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向几位副总长传达了林彪出逃的消息,父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当时并没对他进行隔离审查。
9月24日,父亲随副总理李先念赴越南访问,他原定的任务是随代表团结束访问后,单独赴越南南方考察,学习越南抗美经验。但代表团回国前,突然通知他与代表团一起回国。在机场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找父亲谈话,让他揭发黄永胜。
从此,父亲开始了漫长的隔离审查生活。
随着审查的深入,父亲大多数问题被排除了,但是“一号号令”问题上始终过不了关。1971年底,负责对父亲审查工作的副总长张才千、陈继德同他谈话时,严肃地告诉他:“总理已经讲了,‘一号号令’是林彪进行反革命政变的预演啊!你要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做深刻的反省交代。”
父亲问定性的根据何在?
“总理问过主席,知不知道林彪发过一个‘一号号令’?主席说,什么‘一号号令’?我没听说过。”
“这一点也不奇怪,”父亲坦然地说,“主席那么多事情,怎么会去记一个电话稿的编号?再说林彪向主席那里的报告根本没有编号。别说主席不知道什么‘一号号令’,就连军委办事组的黄永胜等人,开始也不知道这个电话稿的编号。”两位领导对父亲的答辩提不出新的论据予以批驳,谈话无法继续进行。
父亲认为自己和林彪、黄永胜等完全是正常的工作关系,执行公务均有据可查。“一号号令”绝不可能是背着毛泽东、党中央擅自发布的。熟悉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以武装斗争起家的毛泽东对军事的关心非同一般,军队重大工作事项必须向他报告,特别是“文革”期间调动一个营、一个连都要经过他批准。“号令”既然未经毛泽东批准和同意,他知道后又为何不予撤销而仍让其继续执行?
1973年,重病中的周恩来曾对父亲的问题做了指示:“总参常委研究一下,是否把阎仲川的问题看得太重了。”如果不是张春桥来到总参谋部“放火烧荒”,说总参谋部“批林”不利,包庇林彪死党,父亲或许就解放了。
1979年4月,父亲被解除监管,但回家后继续接受审查。1982年一位总参领导代表组织向父亲宣布了审查结论,却未提“一号号令”的问题。父亲随即按大军区参谋长待遇离休。
1986年8月,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出版的《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中,较客观地评价了“一号号令”的历史背景和过程,首次明确指出林彪是“根据毛泽东关于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的估计……做出‘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指示’”,后经黄永胜等以“林副主席第一号号令”正式下达。
1994年夏,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长达600万字的大型编年史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实录》,做出了“一号号令”不是阴谋活动的结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47da480102eha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5-14 04:42 , Processed in 0.0268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