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086|回复: 0

莆田市罐头厂:老男孩的复仇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7-5-11 10: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n9 |* M7 M# ]图:林家人试图找人联名上书,希望对复仇的林云涛网开一面。(翁洹/图)6 O7 O7 ^3 c, G1 X6 q" Q/ H8 N  W
老男孩的复仇
- c1 o; N) M  |: @# ^& ^) `8 i--作者:周华蕾 范承刚3 u- }) J# N0 e$ [, \
虽然那个年代对于他从未真实存在过,但革命激荡的血仍未冷却。喝狼奶的下一代,最终成为刽子手
# Z; V+ f# d$ l5 F2 b71岁,在一个最与世无争的年纪,翁元鑅死于谋杀。
: c1 {- [3 ^8 C2 Z8 D2010年11月13日,福建莆田涵江区。凌晨,牌局散去,老翁晃晃悠悠回家。
* `3 S0 B0 s( Y5 t一个小时后,有下班的酒店服务员,借着月光,看见老翁倒在路边,呈一个“大”字仰面躺着,满脸是血。# q4 O/ S# W+ u
消息传开,罐头厂的老人们都蒙了。
0 K6 |  Q+ b* }! I9 q- ?如今,这个罐头厂是个失落的所在。厂子破产了,一些退休职工还留在这儿。茶馆,麻将馆,菜市场,是他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全部。9 R9 J7 |4 V: [* z
而老翁的生活圈子,绕来绕去也出不了这巴掌大的地方。
0 i6 T/ N( E( U; C1 n1 |& q起初人们想是贼娃子干的。这里治安糟得很,快过年了总出小偷。老翁是个热心肠,一连好几天半夜起床,义务为小区巡逻;又有人怀疑是老翁的亲生儿子。自从老翁二婚,从前的孩子跟了前妻,多年断绝往来。
  P+ ^  z, F: H# W7 ?9 K% Q  W9 M5 R最终谜底揭晓,却是所有人不曾想到的——
1 V7 x( g+ v; b杀人者林云涛,罐头厂下岗职工,一个长着胡茬和肿眼泡的中年男人。
1 }4 u$ q0 U% b. J. D三十多年来,从童年到中年,他一直盘算着向那个不复存在的年代复仇。3 ]1 D. z4 Z. q9 `: C# e4 s! a) w
图:林云涛父亲照片
1 z' C: w2 k! r3 F爸爸给人害死了. E1 ~5 Q. K) x
爸爸直挺挺躺在地上,脖子上一圈紫黑的勒痕……2 F$ ^! D2 q. e' r: n" s# K
罐头厂往东南四十公里,是莆田秀屿的溪边村。1970年,林云涛出生在这里。
5 M8 m1 {: d) F  r- p3 b" K母亲是不识字的乡村妇女,父亲林建阳则是见过世面的城里人,在国企莆田罐头厂当文书。/ G1 E' C3 E8 K% @( Y4 o# b5 [7 D
父亲很少回家,直到1977年秋的某天。那一天,溪边村后厝大队的坝子里,黑黝黝全是人。林云涛钻进人群,看见爸爸直挺挺躺在地上,脖子上一圈紫黑的勒痕……“你爸爸给人害死了。”周围的人跟他说。父亲的样子让他浑身发抖,上和下牙咯咯地冲撞。
8 |6 C9 ~1 P# s* Z& |' G# P# u这与父亲此前的形象仿佛火与冰的两极。从前,他是大学生、共产党员、援越军人、国企罐头厂的文书,前途无量;如今,他是一具死尸,荣光灰飞烟灭。2 A1 ~2 m* e2 Z+ X
没有人相信林建阳是自杀的。他是硬骨头的复员军人,几天前,厂里有人经不住批斗自杀,他还感慨别人太傻。8 P; Y& y1 u$ h, e
林建阳不明不白地死了,罐头厂说他畏罪自杀,村里人都不服气。林家纠集了几十个亲戚,差点把尸体抬去县里闹。之后,还有赤脚医生做了尸检报告,认定为他杀。1 P! D6 C+ n% b& Z
而最终,都不了了之。
) b8 I! P. e& R, h2 Y! |5 m1981年,林云涛补员进莆田市罐头厂当工人。那时候他小学二年级没毕业,还是个傻里傻气的农村娃。
; M( S0 `4 i0 e% R  ?$ ~4 T补员的机会,是家里人上访四年的结果。他们每天写信申冤,四年间,至少寄出500多封,甚至寄给中央领导。得到的反馈是:抚养费606元,安葬费90元,以及一个罐头厂的补员名额。0 x: L0 E7 n. u, ]& l
林家人自此明白,“走法律这条路,肯定没有办法”。
5 ?. T+ ]( q: T  Z! |. Y人数逾千的罐头厂里,11岁的林云涛比所有人都小出一大截。厂里开了后门,把他户籍上的年龄往上添了5岁。) u( u/ K9 U( K+ k+ e% y. f: r
进厂后,他试图拨开父亲自杀的迷雾。他看到了父亲投身的那口黑漆漆的机打井。听说父亲是因为得罪了红派的人,被勒死以后丢进井里的。5 ~" I8 n" ~1 ^1 K# K7 `% n
厂里人偷偷告诉他杀父仇人的名字:黄文美,傅玉炳(音),翁元鑅。他们是红派的活跃分子。% M1 ]4 d, F% F3 P/ I3 W7 F
那是他第一次听说翁元鑅的名字,在童年。& S8 X+ y6 G+ \
革命之末
; l0 G4 |4 G) H. h9 G7 q: N人们还是以敌我矛盾分析着眼前的一切。“派性”两个字隐隐作祟。于是,林建阳死于他杀,那肯定是被红派害死的。
, f4 s2 u& S+ E- u$ P红派、革命,这些关键词在70后林云涛眼里,比父亲打仗的越南还远。1 z* Y9 t/ D6 E0 G% `! K
1966年,革命的热情席卷了城里。毛号召“要文斗,不要武斗”,到了涵江,到了罐头厂这个巴掌大的地方就成了“东风吹,战鼓擂”。整个涵江迅速站队:红派和新派,不愿站队的叫“逍遥派”。父亲林建阳就是逍遥派。& c4 c0 q$ ?; U, m0 K1 J8 U
起初红派保皇,新派造反,政治主张一致就是同志,后来就变成了两拨人的你死我活。武斗最厉害时,街上枪战不息。光是涵江,武斗死亡人数23人以上,罐头厂死亡无统计。, H1 F4 p' m# r# ^# P
1977年,粉碎四人帮,红派上台。* {) G/ C1 @0 Z/ X" G) n
上头说“除恶务尽”,于是罐头厂的领导班子又被红派一锅端了,有的蹲了监狱,有的进了学习班,其中就有学员林建阳。
- U1 Z/ S0 w$ N进了那些由车间、澡堂改造的隔离审查室,跟进了集中营无异。如今,已经没有活着的人能说得出,那一届文革学习班里发生了什么。
# L! \3 T* x8 }& c总之,班里有人用石头猛砸自己的头,自杀未遂,有人把棉被撕成条在宿舍自缢,最蹊跷的是,乐天派林建阳也死在了井里。- N# K; V; }' E* W8 H# Z6 [5 N: p
人们更愿意相信,林死于他杀。
# e. A1 Z, J( p& C. S补员进厂的林云涛在按部就班的生产里嗅到了“文革”的血腥,虽然那个年代对于他从未真实存在过,但革命激荡的血仍未冷却。+ b' ?, g" b! M
人们还是以敌我矛盾分析着眼前的一切。“派性”两个字隐隐作祟。
  G# I( {6 ~- [' x, g4 q于是,林建阳死于他杀,那肯定是被红派害死的。而在林云涛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看来,红不红的他不管,但冤有头,债有主。仇家就锁定了黄文美、傅玉炳和翁元鑅。他们在红派里最积极,是革命的动力。  t3 ?' P) a* f) N
尤其许多人提起翁元鑅就恨,说他上蹿下跳没干什么好事,属于典型的机会分子,整人的事没少干。
& G& g# x# P1 ]+ I& T/ y其他的证据还有,林建阳曾经揭发过翁元鑅,说他底子臭。自此得罪了翁元鑅。而翁在那时候是得罪不起的。4 u" s% \# i6 U0 u
越来越多捕风捉影的“证据”经过民间分析更加言之凿凿。
  g: W( f7 {+ D+ Z. ?( ^: M4 O4 p比如,翁元鑅唱戏,演《沙家浜》里的刁德一,都不用化装,众人皆称,他天生是个叛徒的料;翁元鑅家变了,前妻威胁他,“要把林建阳的事情抖出去!”这随即成为民间最有力的证据;前妻寻死,不上吊,不吃药,偏往井里跳。众人就说,林建阳显灵了。
9 C8 i0 e. X+ k6 o0 E& @其后,红派头子傅玉炳死于溺水。发现尸体时,草帽的绳勒在了脖子上。更有传言,林建阳在复仇。8 i* t$ M- ~5 T) O- ^6 Z
那已经是“文革”的尾声。人们渐渐不愿纠结于你死我活的往事,再过几年,活人大都平反了,升官了,也便没有提它的必要了。于是不再想起。5 S' u% ^) E' R
而林建阳的“畏罪自杀”始终没有平反。( g0 n: G, V' O) o
“如果林建阳还在……”$ Y8 L' |7 ~7 y3 x& q/ j7 H
这些年,“如果林建阳还在……”的句式,逐渐成了林家的口头禅。他们反复说,如果林建阳还在,起码是个县级以上干部!4 p& X) Y+ [. y6 B$ e
许多年过去,虽然伤痕从未消逝,但随着80年代大经商的十年,在温饱中“文革”的记忆被日益涤荡。
" i- r) {) G3 e- E8 Q5 r新涵大街438号,林云涛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他做汽修工人,每天无非上班,加班,带孩子。他从不向妻子提起父亲的事。只是钱包里放着父亲年轻时候的三寸照片,如影随形。他像林建阳,长脸,大块头。
/ l0 }- f8 U# r妻子纳闷,林云涛总爱和上了年纪的人,尤其和罐头厂师傅在一起,泡一壶茶,聊聊罐头厂过去的人和事,一上午慢悠悠就过了。他说同龄人只谈挣钱和泡妞,没意思。; R' I- ~' |) e6 b/ D* _: v0 I
绝大多数时候,林云涛寡言少语,极少提起父亲。一副倦怠的样子,日子平铺直叙。也许只有一个时刻,才能刺激他肾上腺激素的分泌。" U; d! d! }5 e, _
涵江小,七拐八拐总能遇见熟面孔。林云涛记得每一次撞见翁元鑅都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他直勾勾地盯着翁,但他觉得翁总在躲闪,从来眼睛往外不看他。这更坚定了他心里“杀父仇人”的判断。
( E) Y6 Q0 k! t& d) C8 v* n  V8 X30年来,他们没有说过一句话。进入新世纪,大国企罐头厂愈发地不景气,大批工人停薪留职。
4 Q4 U- U5 N5 e翁元鑅是留下的中老年之一。“文革”初期,他从部队复员回来,在税务局、公安局和罐头厂里,相中了后者。那时候,罐头厂在福建省光芒万丈,还出口枇杷罐头到西欧;而现在,老翁这辈子被套牢了。
* [! Q- ?( n! i# q多数年轻人则看不到奔头,陆续离开。其中包括25岁的林云涛。
: r  u9 G- d+ d; b0 s# b/ F( T很快他结婚,当了上门女婿。对福建男人而言,入赘并不光彩。他在涵江闷头做五金建材生意,亏本。也试过走出去,到武汉、天津打工,又疲惫地回来了。
' M  A' ]9 t. M5 `3 e0 D7 l生活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在走下坡路。今天,身边的人都发大财去了,他还是工人,挣一个月三四千的工资。
1 h" Q  O$ C* W父亲的死,是他们家摆脱不了的宿命。
- [. c" j( I3 p) l林云涛的成长史里,提得最多的是“被欺负”。没有爸爸,村里孩子欺负他;11岁进了罐头厂,工人也欺负他。他不敢还手,也不敢吱声。: Q2 a- n" a, T5 Q5 R  @7 r+ v
长大后,儿时的“被欺负”异化为更深重的失落。0 z( ~9 X% G( l. B! i/ a2 z+ w
林家三姐弟,姐姐是农村妇女,一次意外把脊椎折断,从此瘫在生锈的轮椅上;妹妹没上过学,常年在广东打工。( a* e: s! d! O! ~; R9 O$ S
林云涛努力想撑起这个家。但他时常感到被看不见的权力和倾轧包围着:不稳定的工作,高企的房价,两个孩子的教育成本……偶尔他喝醉给妹妹电话,说起爸爸和四分五裂的家,说着说着哭起来。- y- R$ I/ I1 w) ~) i0 g
这些年,“如果林建阳还在……”的句式,逐渐成了林家的口头禅。他们反复说,如果林建阳还在,起码是个县级以上干部!2 `# k- T, A- C3 ~1 v0 Q
可是,林建阳死在了“文革”的尾声。6 D' S4 I4 V) S7 S
2005年,因为风水,林建阳迁墓。仪式中,林家人看到林建阳的腐骨发黑,一使劲就成灰了。这在林云涛眼里,是父亲不瞑目。1 U9 _, q9 L5 k
一个念头在日益复辟。那是罐头厂的图书馆里林云涛读到的,关于伍子胥的复仇。春秋时,伍子胥父兄被楚王杀害,出逃吴国后,伍子胥借吴国之力雪恨,其时楚平王已死,“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V2 w, E4 i' l: k2 t8 M' C3 G& J
再不动手,只怕就没机会了
( [! N5 j- e1 Y& P# m“为什么要杀死我父亲?”翁慌乱地捂着脖子说:“不是我单个人,不是我单个人……”
& I9 s7 R% ~1 T翁云鑅同样不是时代的赢家。“文革”时表现太积极,得罪了不少人,自始至终是个搞宣传的普通工人。领导层对他的评价不高:嘴抹油。; ~: N8 ^; B& S3 p) }
千年古镇涵江,现在是莆田市涵江区了,它有中国所有小城市的千人一面,肯德基,加油站,房地产。你从那些金碧辉煌的名字里,看到这座城的热望:香格里拉娱乐城,皇冠大酒店,连成片的银行。罐头厂就在这小城的东北隅,等待着旧城改造的重塑,而后新生。厂门口绕着一圈水泥墙,当年铺天盖地的口号和大字报,是理论阵地。现如今口号依旧气势汹汹--“乱倒垃圾者断子绝孙”。
' r$ _. |0 Q% K! V9 }8 C3 L; r& k' `! U' S& V
图:如今的罐头厂是个失落的所在。宿舍已经破败,和周围的城市有些不搭。(翁洹/图)9 ~3 m7 @/ ?* E* j# u& c
今年翁云鑅七十一岁了,嗓门还大,身子骨也不错。二婚后再无子嗣。指着每月一千多的退休金过日子。' k) |2 b; K9 v& D
他有剪贴报纸的习惯,适逢中央的重要指示,像“三个代表”、“八荣八耻”一类,他都会细心剪下贴到笔记本上。最近赶上第六次人口普查,他又自愿报名当工作人员,每天走门串户地查户口。8 o! k! z' F# V" q7 O6 L
老翁爱打牌赌钱,这是家人眼里他唯一的坏毛病。他赌得小,身边的人都笑他是“铁公鸡”。牌局往往在家门口两位一体的“四元殿”:道教协会分会,兼铺尾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殿中央一幅毛泽东像,亮堂堂地照耀着牌桌子;有时也聚在凤岭饭店,一对罐头厂下岗的年轻夫妻开的。
5 l' E8 z* c0 p0 h  W' ~* c# J* U原本翁元鑅的生活轨迹应该是--打牌,回家睡觉,第二天继续参加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勒紧裤头的日子。但11月13日,一切被终止。1 D) K0 z5 Y2 {. N% n2 |: Z; T
凤岭饭店里,当林云涛喝完最后一口百威啤酒,要求加入牌局的时候,翁元鑅并没有在意。他也许会记得前天中午买的大白菜涨到了一块五,但三十多年前的事,对他,对罐头厂的元老们而言,都模糊不清了。
5 m8 c. m3 ^! R' l3 C直到在一条狭长的黑路上,他遇到了拿刀的林云涛。
  l) e/ M( J5 q+ n( \3 _- s林云涛想不到会在饭店撞见翁元鑅。好多年不见,仇人看上去又年轻了,精神奕奕的;可是父亲,此刻却是地下一包发黑的骨头。
% |1 O, i% K0 I  Q# {/ z* }他计划着等孩子结婚了再找翁算账。这天他拼命给自己灌酒。他想,黄文美老死,傅玉炳横死,翁元鑅七十多岁了,再不动手,只怕就没机会了。
) k0 j/ n  f+ q1 \) O从牌局出来的路细细长长,夜里很安静,他走过便利店。他偷走了一柄红色的剪刀,别在裤头上。& o! d$ h! {5 ^. W
一个小时后,这把剪刀刺向了翁云荣的脖子。他想起了父亲脖子上的勒痕。
1 G6 c0 ], ]1 `) R8 o+ d$ H- P据林云涛供述,刺伤后,他问翁:“为什么要杀死我父亲?”) ?2 H8 d. h+ r) U6 I! |
翁慌乱地捂着脖子说:“不是我单个人,不是我单个人……”
4 e+ G: C( {$ i( B" O. L+ d% o. ^这是33年来,林云涛第一次得到如此确凿无疑的答案。他更加坚定,朝翁元鑅乱捅,直到一动不动。
1 H; ]3 h6 @  l/ v4 c% G( x丢掉剪刀。回家,他像很多天没有合眼一样昏睡。第二天家长座谈会。继续睡。睡到下午五点,警察来电话了,通知他过去一趟。
* F3 F0 B' A2 @, }他想,“我没有爸爸。现在我的孩子也没有爸爸了。”- s- s: m! |% |
林氏孤儿; ?5 _( P( j3 u
有人说,这孩子大孝啊,只是脑子不好使,拿四十岁的命抵七十岁的命,值得吗?
( V" d. _& l& g2 V( p9 n  }林云涛在看守所里等待审判的日子里,莆田正全城热映《赵氏孤儿》。  F3 h" l8 P; f/ `! U
直到当地报纸大字登出《冤冤相报何时了》,说起这个替父报仇的中年男人,罐头厂的老人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才依稀想起,当年厂里好像真有这么个苦孩子。但他们都不太关心几十年前父辈的是非。# a- p4 b6 \* H% f8 z# @
扎堆打牌、喝茶的时候,当年卷入这场灾难的老人们,会就这起离奇的复仇案发表评论。
+ y4 y+ j6 M, m1 b$ `有人说,这孩子大孝啊,只是脑子不好使,拿四十岁的命抵七十岁的命,值得吗?0 m: G* t( C6 Q' r
有人说,肯定是新派有人教唆、怂恿他去干的。退一万步说,即便翁真的害了他父亲,他也不应该杀人,我们这是法治社会,应该相信政府,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  E, D' g& n- q% U; \* {+ ?; D& n
也有人说,这是一笔糊涂账,别提了,要怪就怪“四人帮”!9 g/ s: r, s; L0 n! |) n0 ^( d
讨论也就局限在罐头厂。出了罐头厂,更没什么人在意了,不过是一则装点报纸的社会新闻,这年头,再耸人听闻的事,也不过引起人们五分钟的关注。% O8 D' w. [9 G
于是,像一个没完没了的轮回,只剩下翁林两家的纠结。翁家人态度至今很强硬:“我们现在就是杀人偿命一个想法。追溯三十多年以前的事情没有意义。”
6 b( I' A0 }9 L! k; J. q而林家人在找罐头厂的工人们联名上书,希望对复仇的林云涛网开一面,签名盖手印的已有39人。
; N7 G; Z+ Y' v- ^, \冬至了,铺尾社区比以前更冷清。有的老人不再出门,宅在家里。一些翁元鑅过去的牌搭子,在四元殿里毛主席亲切的注视下,哗啦啦搓起了又一圈麻将。
, t% V# d" w' _& J0 \/ l, [1 z就像一场冷空气南下途经了罐头厂,人们普遍只是打了个寒颤而已。% l1 |* w# l+ M! V% o
文章版权归《南方周末》所有,转载请与编辑联系
  X8 J- J, ^" O, w(Email:
xiaofreeman@yahoo.com
  W! e0 Z) B( m5 Q% e( r& Y) g9 V/ ]: I8 i6 u+ X( n4 a' b
! ]/ }* n5 Y8 g3 p& d2 i) B  _8 s
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6&tid=161&pid=32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14 17:50 , Processed in 0.1370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