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5450|回复: 0

克拉玛依日报:克拉玛依演义(1966-1976)

[复制链接]

0

主题

8228

帖子

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7240
发表于 2017-11-17 00: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世纪70年代,克拉玛依人顶住种种压力坚持生产。
  上世纪60年代的“五好标兵”克尤木·买提尼牙孜(右)。
  上世纪60年代的“五好标兵”刘光浩。
  上世纪60年代的“五好标兵”依米提·那斯尔(右)。

9 S& c* e* L6 v/ Y8 y4 T& d' z$ j/ v
油田调整会战告捷,克拉玛依油田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 H" ~6 d) G) y" x* e# A: H% B  大办农副业,战胜三年自然灾害,健康的笑容重新洋溢在克拉玛依人的脸上。 $ C, M* ~8 B3 e' I
  伴随着油田的发展,克拉玛依城市建设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气。 ( v7 d$ u" c" j4 N
  1966年上半年的克拉玛依真可谓是好戏一台接一台。 4 ^$ [# r0 g6 V9 C: ~6 Z# U
  3月,石油部表彰新疆石油局3255钻井队,授予他们“优质快速红旗钻井队”的光荣称号,以表彰他们在42天内完成了一口3702米深的探井,再创全国新记录。 9 q1 i  R7 V9 K2 _
  4月,钻井处、运输处、机械厂三家单位联合,充分发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成功制造了120吨液压搬迁车,这为克拉玛依油田大中型钻机长距离整体搬迁带来福音。
8 S" C* {! W! X, ~$ a9 L5 N- ^  还是这个月,新华社刊发消息,报道了克拉玛依油田学大庆,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的先进事迹。 1 Q% c6 y0 t& n3 B
  而油田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克尤木·买提尼牙孜、刘光浩、依米提·那斯尔等“五好标兵”,又为这个城市增光添彩不少。
, X3 X% `* N6 u; w8 g$ H' K5 [  ……
) O6 ?0 Z. k3 I! G  秦峰信心满怀迎接大发展 ' T+ w1 Z7 W6 x6 E
  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王其人于1964年调乌鲁木齐市工作,局长秦峰又承担起了党委书记这一重任。虽然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对克拉玛依的发展充满信心。
5 x+ X# T( C9 \0 \! h# x  克拉玛依地区要开发新区,以弥补老开发区的原油产量递减,并计划在一两年时间内开发三个区块。同时,克拉玛依市努力搞好城市建议,计划再盖一批砖瓦房,让那些还住在地窖中的职工尽快搬进新房,让那些两地分居的职工尽快团圆、扎根。
# [# @/ ~5 N. W) W" [% Q  独山子地区计划抓紧45号变压器油的试验,并加快20万吨延迟焦化装置的建成投产。
* [+ Y0 C. k: D# ~7 H  南疆地区计划继续加快和田和依奇克里克的钻探,希望尽快发现新油田。 " |  t- @& X6 q
  此外,还计划扩建克拉玛依炼油厂常减压装置,使其年加工量达到15万吨。
/ s# m8 t8 g6 Z, ~! i& D' t, A  一件件喜事令人激荡,一件件大事令人神往。胸中怀有大乾坤的秦峰依然奔赴在油田生产最前线,指挥千军万马驰骋于新疆广袤的大地,“大闹天山南北”。 ) ]/ `. U! t2 E3 B' ^3 }
  “小将造反”影响油田生产 5 q( G( y$ ?" s+ X$ Q3 ]# L2 M3 ^# b+ W3 t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却打破了这一系列正在实施的美好设想。
/ ^" k  R2 B; t6 G  鲜红的大标语充斥于大街小巷,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响彻云霄。学校停课,工人停工。 9 l* @6 W/ }0 F
  这是怎么啦?秦峰疑惑不解,郁闷彷徨。而从其他油田传来的一个个坏消息,更叫他心痛—— # Y. c; a3 V( u, @" {& L
  老政委张文彬在四川油田被人关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地洞中;
! {% \+ f4 |. M+ }# A$ I' x  年上钻10万米钻井进尺的钻井队长张云清在大庆,被勒令与人抬着一头猪游街;
  M& F1 L! H. [' v  还有王其人,本来都调到了乌鲁木齐,却被红卫兵拽到克拉玛依绑臂、挂牌,来回在克拉玛依游街,说是要从根子上肃清“当权派”的流毒思想…….
# Q' N3 \+ I' h$ M/ I9 ?: d  这怎么行?完全是胡闹嘛!秦峰立即通知其他领导开会,并迅速成立了一支以机关干部和老工人为主的“赤卫队”,说服学生复课“闹革命”,说服工人“抓革命、促生产”。
& G" ]5 V6 s1 C$ W. N  但好景不长,外地的红卫兵串联到克拉玛依,鼓动造反,并提出了“炮轰局党委,火烧秦峰、赵炎(局党委副书记)”的口号。   |1 _! R# _% i- ~# G/ }* ^
  克拉玛依那些原本就蠢蠢欲动的“小将”们“里应外合”,纷纷扯起“造反团”、“战斗队”大旗,组织大鸣、大放、大辩论,围攻克拉玛依各级党政领导,冲击各级党政机关,批判“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和“反动技术权威”。
) B5 G3 i$ j" C  W$ V) `) e- b  局市党委不得不赶紧作出决定,将局市机关分成两套班子,一套班子搬到采油三厂指导全局生产,另一套班子留在市区领导“文化大革命”。
* `) Y! n+ Y8 Z& N3 V  风雨飘摇之中,克拉玛依度过了1966年。这一年,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产量119.65万吨。
; S# a* U6 R7 B: K4 U; @+ O  但是,更大的风暴来临了。1967年1月,受上海“一月风暴”和外地来克拉玛依串联红卫兵的影响,克拉玛依的“文化大革命”愈演愈烈。1月29日,从乌鲁木齐来克拉玛依串联的红卫兵丁塔林,因病住院死在了职工医院。这还了得!同来的红卫兵不依不饶,将医院领导、医护人员“一锅烩”,全揪到医院食堂,召开起“控诉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迫害红卫兵大会”。他们还把秦峰、赵炎拉来“赔罪”。
$ I& w: ^1 ^* A! v- N  戴高帽、挂黑牌、倒骑驴,秦峰、赵炎等人被揪着满世界游街。
! b  s, L' Z6 r, M0 ]& N  副局长胡树津,活活被迫害致死。 . z  z6 P. e9 V! s
  克拉玛依是新中国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再怎么闹革命,国家机器运转总需要油啊!
- P6 _, M& W0 @  1967年3月,新疆军区奉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前来克拉玛依执行军事管制,并发出通知,群众组织脱产“闹革命”必须经军管会审批,否则为不合法。同时,成立生产指挥部和文化革命办公室。秦峰被组合进了生产指挥部,且被任命为副主任。这样,秦峰就有事干了,也摆脱了“戴高帽、挂黑牌、倒骑驴”的惨境,但必须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
0 j; y! K# N9 c. r  秦峰当起“逍遥派”
: J* g- E3 `/ T$ r" D  1967年4月5日刚上任,秦峰就背起一个蓝书包,带上钢笔、笔记本、发糕、咸菜向军代表请假:“今天我上工地去,如果群众要批判我,只要通知我一声,我立即回来。”军代表拿他这个老革命也没办法,便放行了。 1 y+ h/ A( `/ E1 L/ K
  来到工地上,有人对他喊:“看看,‘走资派’又开走了,还走到了我们的工地。不行,先开批判会。”
/ Z' F% Z% G! Z( W2 }+ h  秦峰笑道:“我今天是代表生产指挥部来工作的,现在你们归我领导,等把活干完了,我再接受你们的批判,怎么样?” , F: Z$ Q1 Z; [& e
  “也好!”
3 y7 f5 t, a% ^2 U  秦峰开始干活了,他一会挥锹,一会扬锨,在管道工地上干得满头大汗。大家见他作为副主任,并没吆三喝四指挥,且一直和大伙一起干活,便纷纷给他端茶送水。他喝喝水,道一声“谢谢”,便又干开了。
* `( v  j% W3 `) D0 y  干完活,大家都累得筋疲力尽,连腰杆都直不起来了。秦峰说:“我的任务完成了。你们的批判会可以开始了!”   |  U" ^; d9 U9 n
  “还开啥子批判会嘛。走走,早点回家休息!” - s1 D% _# G# H
  秦峰一听,心里偷偷乐了! / M* p3 ~  p2 v
  就这样,秦峰今天跑管道工地,明天跑钻井工地,后天又跑供应工地,跑去跑来,与群众更加亲密了。而他也因此免去了许多皮肉之苦、被批之辱。 / g$ Q! X' p! N9 }2 ^' K
  1970年以后,赵炎、田丕儒、姚亮、瓦力斯江等人又被组合进革委会班子,油田生产便开始慢慢恢复秩序。1970年,原油产量达到153.60万吨;1971年,达到191.90万吨。同时,克—乌输油管线开始动工。
( \3 K4 O' `9 u# }% W! k  “文革”风暴依然蔓延
* K0 m6 t7 s8 Z  但“文革”的风暴依然蔓延油田,派系斗争依然不断。
% m2 o* m" U$ Z- l9 {/ y  1973年3月,克拉玛依电厂两派群众组织发生武斗,造成27人受伤。同月,采油二厂、钻井处的两派群众发生武斗,致使33人受伤,2人死亡,武斗发生后,300多人离开工作岗位。
5 w9 r8 ~0 ^% W  同时,还有一部分人成立“反潮流小组”。他们认为,“新疆、克拉玛依掀起了一股右倾复辟倒退的错误潮流”,鼓吹“踢开党委闹革命”,张贴煽动、诬蔑、攻击性的大字报和标语,冲击各级党委机关,冲击党、工、团召开的会议,围攻领导,致使刚刚恢复不久的社会和工作秩序再次陷入混乱。
  W9 t; J" z/ L2 o  由于受“反潮流小组”活动的影响,到1974年上半年,克拉玛依地区20多个厂处的领导班子一半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原油日产量由年初的5400多吨下降到了7月中旬的2900吨;8个钻井队只有一个坚持生产;油田建设安装工程基本停顿;市区6所小学有160多名教师停课;医院急诊室停止夜间急诊4个月…… ( |/ P# D# ]- P  `
  王照明干的“五件事”
! m) P4 ~! f, k  “黑云压城城欲摧”。克拉玛依,再度惊动中央,周恩来总理对解决克拉玛依问题做了重要批示,随后,中央调查组赶赴克拉玛依。而此次,一个影响了克拉玛依发展进程的重要人物——王照明被推上了前台。
$ ]7 t! e4 l4 h3 o% V/ k1 r  王照明,与秦峰一样,也是出自“石油师”,1942年参加革命,1955年来到克拉玛依。1965年7月,因工作需要,他调往江汉油田参加会战。此次与中央调查组来克拉玛依,对他而言是重归“故里”。 " S  g' t  j- s  L1 K( l3 I! N" `
  他刚刚踏上克拉玛依的土地,50多个还没 “解放”的老干部,见到他就抱头痛哭。这些可都是与他一起共过事的同志加战友啊,怎么一下子就成了“反革命”了呢?对此,在他的力主下,经中央调查组研究,纷纷“解放”了他们。
% q6 q9 m$ g0 n$ Q8 L# G7 `5 S6 g- Q# p  这是王照明来克拉玛依之后,与中央调查组办的第一件事。
: W" m/ `/ }3 _. W( G+ E, J1 K  第二件事。1973年3月的武斗事件中打死了两名老工人,打残了一批职工,严重的派系干扰造成死人迟迟无法下葬。当时,王照明与中央调查组找到两派的头头,严厉指出,谁干扰埋人,首先追查头头的责任,结果,两派的头头第二天就表态,不干扰了!于是,王照明与中央调查组又到死者的家里,与其家人协商,把死者送到乌鲁木齐火化了。
* C8 j2 A6 L9 `' C5 A7 {  第三件是抢凳子事件。当时,采油二厂拉了一车凳子,刚进二厂大院,一批人上车哄抢一空。他们这么做明摆着是给王照明和中央调查组看的,想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对此,王照明和中央调查组也不含糊,当即召开干部大会,并限定三天内必须交回板凳,否则,严肃处理。这一下,可把他们镇住了。晚上,被抢去的凳子又悄悄地回到了大院。 . R& B# y% N5 k
  第四件事是收缴武斗武器。为制止武斗事件再次发生,王照明和中央调查组发出“安民告示”,严令限期上交武器。这一下,又把他们镇住了,也是晚上,铁棒子、三节鞭、手扣等又悄悄回到了“公家”。
% C8 m( J$ W- e4 j! d. G( m  第五件事是安排人员。当时,由于大多数单位的党委领导成员是“文革”中按派别平衡结合进来的,一开会就吵吵嚷嚷,乱哄哄。尤其是涉及到人的问题时,各派就更是争得个面红耳赤。对此,王照明和中央调查组研究决定,各二级单位的党委一律设常委,把原党委班子中派性强的人排除出去,吸收一批老同志进常委。这一下,老同志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 }$ K' B  c3 w
  最后,王照明和中央调查组又对“反潮流小组”的几个主要人物使出“杀手锏”,分别采取了拘留、隔离等措施,“反潮流小组”也就偃旗息鼓了。
. E4 A4 j7 o% k' {, {  ?  克拉玛依的形势从此稳定了,而王照明从此也就留在了克拉玛依,直至退休。 3 N& E: P; i2 B
  秦峰实事求是定厂址
& q; Q& f+ [, F/ F. M! |, _5 Q9 R  王照明重新回到了克拉玛依,且稳住了克拉玛依的形势,那他的战友秦峰呢?此时的秦峰在干一件大事!
2 \8 [3 O' G  x  上世纪70年代初,自治区和新疆石油管理局为摆脱原油东运、成品油西运的被动局面,决定在乌鲁木齐建一个石化厂。1970年,国家批准了这项计划。这是新疆石油管理局的一项重大工程,也是新疆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 f& |4 U# `5 ^- J  w
  主管军代表亲自坐镇现场指挥,而刚刚“解放”的段振廷被任命为副指挥前往“协助”。他也是王照明、秦峰的战友。
2 W% N+ g. s  L8 L. {1 U$ `+ D  段振廷,1965年2月任独山子炼油厂副厂长,上任没几天,厂长胡涵秋调到山东胜利炼油厂工作,他被任命为代理厂长。本想大展宏图一番,可不久,“十年文革”爆发。1969年,因家庭出身不好,段振廷没有被结合进革委会。该年6月,他被送进了学习班“劳动改造”,10月获“解放”,就被派往乌鲁木齐祁家沟参与乌鲁木齐石化厂建设。 . q7 r3 D( h# D6 Z( W  p
  段振廷兴致勃勃地跑到祁家沟,愣住了,厂址怎么能选在这样的地方呢?山高谷窄、风大雪厚不说,连水源问题都解决不了。这不是白白浪费国家的钱吗?
. f2 w) s4 P1 T7 @+ {  段振廷想到自己好歹也是一个副指挥,便跑到了主管军代表那里——
3 R! N6 y# q, r  “这里不适合建厂!” 7 L! X8 U3 a, \1 w+ P
  “为什么?”
0 D* F2 h3 }) L/ ^  “缺水!且山高谷窄,设备摆不下!”
: H: Y! D# u1 i/ y2 X  “不是设备摆不下,是你的思想摆不下!” 3 s0 M' u6 [6 g+ H" r4 p/ i
  “再说,风也大!”
4 t8 E* Q) S+ ]7 f) l& [1 B0 p  “风越大越好,我们就要在风口浪尖上闹革命!”
9 R* V$ q# K& J0 N: D4 |  段振廷默然。
. P% u0 \- o" C+ Y5 L  此后,段振廷又为调装置问题与主管军代表发生冲突。主管军代表指着他:你、你,立即回克拉玛依,明天就去报到! , O, B# d! m$ o* _1 l5 Y( h
  无奈之下,段振廷只好默默地走了。
- e2 w& ^! \# T  但建设中的乌鲁木齐石化厂依然在祁家沟搞得热火朝天。 " I2 x. G! |: X* e7 g9 Z% I
  1971年冬天,身为新疆石油管理局革委会副主任的秦峰前来祁家沟检查工作,一到工地,便和大家亲切地交谈起来。有人反映,在祁家沟建厂不合适,得赶快停止。此前,他也陆续听到一些反映,但今天这一看,情况的确属实! # d; M' {2 r% u0 j7 Q8 Z9 \
  回克拉玛依之后,在局革委会的一次会议上,他提出,立即停止施工,另外选址。但主持会议的军代表反对:“厂址是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定的,绝不能改变。”
  ^1 Y9 u) I" x9 B# f  “谁定的固然要考虑,但实际情况更为重要,明知错了就不能一错再错。如果坚持不迁址,现在的建设就很难进行下去;勉强建成了,也很难投产;即使勉强投产了,生产也难以为继。这会使自治区和石油管理局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想自治区领导肯定不愿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向上级汇报,我想自治区领导也会同意我们的意见。”
, J0 r8 p% A* p5 a/ L/ S  好一个实事求是的秦峰,他的一番实事求是的讲话硬是让军代表松了口。
( q9 Y5 u# l+ c& ?9 E, J7 X" f  1972年,选址小组再次成立,秦峰担任小组长。从2月开始,他吃住在现场,并精心挑选了十几名技术人员,围绕乌鲁木齐市东南西北郊跑了个遍。为找水源,他又带领大家,查流量、看走向,跋山涉水,将博格达峰下的沟沟岔岔摸了个遍。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新的厂址他已心中有数了。
/ J1 \/ }7 ^  O- ~  经过与广大技术人员论证,一份改址报告摆在了自治区主管领导的面前。经自治区领导同意后,他又派人到燃料工业部汇报,经康世恩批示,同意立即停止施工,迁至新厂址,并要求将原来设计的60万吨/年一次加工能力扩大为150万吨/年。 " v8 d! f; v+ T6 V9 c
  新厂址就是米泉铁厂沟,也就是现在乌鲁木齐石化厂所在地。
+ a, c6 u/ o' C2 @  1978年10月5日,新疆石油管理局举行祝捷大会,庆祝乌鲁木齐石化厂首期工程建成并一次试车成功。 # [+ Y0 x( }: \. Z, q! [; Q1 }
  但秦峰已于1974年调离了克拉玛依,调离了他为之奋斗19年的克拉玛依油田。 * r* `. A: o' |- g' R
  新疆石油管理局老领导谢宏说,秦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联系群众、忘我工作,为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7 }& p4 @6 h0 j# Z7 ?! i
  而乌鲁木齐石化厂的选址,是他在艰苦岁月里奉献给克拉玛依,不,是奉献给新疆最后的一篇华彩乐章。
8 t9 Q* X# t+ f' S0 P  1986年12月,新疆石油管理局顾全大局,将乌鲁木齐石化总厂正式移交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再一次体现出了共和国石油长子的宽广胸怀。
2 {9 {) |' f; q" C; t4 b  排除干扰创造奇迹 ( e& H* Y, w- D
  “十年文革”,尽管克拉玛依饱受磨难,但英雄的克拉玛依人,排除干扰、劈波斩浪,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 S: e2 ^- o3 M3 f9 D! J0 W: U  原油产量由1966年的119.65万吨上升到1976年的301.95万吨,实现了邓小平同志1958年2月提出的“力争达到300万吨”的宏伟目标。 2 J% c% m8 s# L& ~- m" B2 `
  1973年9月,克—乌输油管线建成投产;
8 ^4 O0 O6 X0 o' S, w* m  1973年5月,白杨河水库和白—克水渠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 D" {5 ^; y* I" @; ^: s5 r- ~7 ?/ x
  而经过重新选址,于1975年破土动工的乌鲁木齐石化总厂更是在以后的岁月里,造福了新疆人民。 ) O8 G/ [) Q! `' i' [4 l: I* ~
  ……
( r7 K) ]0 L* ^) z, N  “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就是生生不息,矢志不移,奋斗不止的克拉玛依人最真实的写照。 & ~! I  Y! C  T0 A  R/ g$ z
  这正是—— * }0 B! K8 Y9 h# p! o" N% V+ o- Z% {; U
  “文革”恶浪席卷全国,领导下台油田遭殃。 3 N& `, O! S# R9 P* J% V
  “沙漠美人”饱受磨难,排除干扰劈波斩浪。
  L, R/ i; I# }6 p# d9 L+ [& i1 `  _   2 G$ O8 j+ N0 n5 f9 Y. X3 @
  1976年打倒“四人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克拉玛依人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艳阳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克拉玛依人以更饱满的热情,更高昂的斗志,继续抒写新时期更加辉煌的乐章。 & m. R0 Y: X& _0 b* L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P5 {$ |* X0 Q0 \) b
) F4 _2 E2 C! R, b3 s. r# Ehttp://www.kelamayi.com.cn/misc/2008-08/28/content_50094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5-15 13:19 , Processed in 0.0964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