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刘少勤 胡适为何称鲁迅是“我们的人”?

发布者: Gowest | 发布时间: 2024-3-16 22:35| 查看数: 90| 评论数: 0|帖子模式

胡适晚年为何把鲁迅引为同道 称鲁为“我们的人”
& R* E) s" w/ ?; Y. P6 m

, t1 ?9 d. y$ D
从两个人的婚恋也能看出鲁迅和胡适精神世界的差异。鲁迅受父母之命,娶了妻子朱安。他不爱朱安,从没接受过对方。照朱安的话来理解,两个人未曾圆房,说白一点,就是没有真实的性关系。鲁迅背负传统伦理的重压,迁就父母,委屈自己,也牺牲了朱安。他渴望拥有自己的爱情,又觉得愧对朱安。可想而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内心要忍受多大的煎熬。经历了一番挣扎,他终究还是走出了道德的阴影,鼓足勇气,和恋人许广平结合在一起。当时很多人借此攻击鲁迅。既然做了决定,鲁迅也就不再畏惧流言,干脆把他和许广平的通信编成集子,以《两地书》的名义出版。时隔很久,到了今天,依然有许多人抛开特定的历史背景,对鲁迅的婚恋大泼污水。胡适也是受父母之命,娶了妻子江冬秀。江冬秀泼辣、刁蛮,没有受过什么教育。胡适与她很少精神的交集。他爱上了别的女人,可以查证落实的,至少有两段爱情,一是与美国女子韦莲司,一是与中国女子曹诚英。两个女子为了他终身未嫁。曹诚英后来去峨眉山做了尼姑,与古佛青灯作伴。胡适也想离开江冬秀,和心爱的女子曹诚英结合。他渴望自由,一遇到阻力,却总是很快妥协。在政治方面如此,在婚恋方面也差不了多少,实用主义的稳妥依然压倒了自由主义的张扬。坊间传说因为江冬秀拿菜刀威胁胡适,扬言要杀儿子杀胡适再自杀,胡适才收回成命,从此不敢提“离婚”两字。我觉得这只是皮相肤浅之言,真正的要害还在于胡适本人精神世界的纠结。他的婚恋好像是一个精神的隐喻。胡适精神深处有一个正当妙龄、充满活力的青春女子,还有一个难以摆脱、因循守旧的小脚女人。8 d( ~' ^; s2 Q8 Y6 Z& F

$ K( o0 j+ K& S1 ]  z' p3 H各有曲折3 U; E1 c/ b5 [
) S3 M0 c7 m. _
鲁迅和胡适都是思想巨子、学问大家,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色彩,各自都是一条滂滂沛沛的生命之河,有自己的流向。历史的安排使得流向本不相同的河流在特定的时空里交汇了,《新青年》杂志为这种交汇提供了方便。过了交汇点,他们各自沿着自己的河床流淌,各奔前程,两个人后来所走过的道路都有些曲折和辛酸。* X# v( l0 Q) q6 \

$ f/ C9 X8 _/ \% ]5 h2 @" ~鲁迅独自一人背着思想的剑戟,在旷野上行走,太寒冷了,他期盼着远方的火光。和西方许多富有人道主义情怀和正义感的作家如罗曼·罗兰、萨特等人一样,鲁迅也把苏俄社会看成了人类未来的希望。那就是“火光”,他谨慎地向前走去,可是遭到革命阵营内部文士们的攻击。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许多人,以革命文学家和革命文艺理论家的姿态,用他们革命“丹炉”里烧出来的火猛烈地烧烤鲁迅。有人说鲁迅是最后一个封建余孽。其余文士也没闲着,争相罗织他的罪名。他还得承受某些文化新官僚(鲁迅称他们“奴隶总管”)的火力攻击。一只飞蛾想投奔光明,羽翅被烤焦了。生性敏感的他看到某些人漂亮外衣里的不洁灵魂,看到新盒子里的旧货色。他有许多话不便直说,不便多说。他告诫革命者“革命是要人活,不是要人死的”,苦心呵护人道主义。他大量翻译俄罗斯“同路人”文学,那些作家已经被苏联政府打成反革命,杀的杀,放逐的放逐,他却给了很高的评价,惺惺相惜。他还翻译日本自由主义思想家鹤见佑辅的文集《思想·山水·人物》。他越来越感到某些新派人物给他带来的威逼和挤压。他曲折其词,慨叹“新贵”不容易侍候。在为《阿Q正传》俄文版写的序言里,鲁迅早有预言。他说,只要中国以后有革命,就会有阿Q式的革命党出现。至今,阿Q的话仍在我耳边回响:“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留几条吗?王胡本来还可留,但也不要了。”在1935年,也就是鲁迅生命的最后一年,他给友人写的两封信,颇耐人寻味。在4月23日给曹靖华的信中,他说:“我真觉得不是巧人,在中国是很难存活的。”在7月11日给王冶秋的信中,他说:“现在想到日本去,但能否上陆,也未可必……”+ C6 A+ z  k8 `4 d2 K/ a5 e9 ?
- \& y3 k% z. \. w9 k
胡适的情形也差不了多少。遥想当年,他主办《新月》,批孙中山,批国民党,何等意气风发。他说的一句名言常被人引用:连上帝都可以批评,何况国民党和孙中山。此举叫人回肠荡气,可以给胡适加分,可惜好景不长。国民党政府气急败坏,查封了《新月》。后来,蒋介石召见胡适,笼络胡适,胡适渐渐靠向了国民党。再往后,他继续追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即便如此,他没有丢弃自由主义的信念。在他觉得适可的范围内,他尽力播撒着自由的种子。晚年在台湾,他曾劝蒋介石卸任总统职位。他还暗中支持台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雷震、殷海光等人办刊、著文,抨击国民党的政治专制。“美丽岛事件”爆发,相关刊物被查封,参与的人士有的被关,有的被杀。胡适有心做事,无力回天。有友人回忆说,“美丽岛事件”后胡适好像一下子老了十岁。话说得有点夸张,但大致能反映胡适精神的失落。胡适的自由主义是一面鲜艳的旗帜,而他的实用主义则是旗杆,插在现实的污泥浊水中。旗杆一点点下沉,旗帜自然也难以高高飘扬。: A  }. a( H( i9 Z

5 Y; h6 J" J/ g$ ]# @, |有一件事让人感到欣慰。晚年的胡适把鲁迅引为同道,一次在美国,他对著名历史学家周策纵说:“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绝不会为外力所屈服,鲁迅是我们的人。”对这句话,我有所保留,也有所赞同。(《书屋》2011年第9期)+ P1 C' A) Y! `7 [; s( G
! j1 ?9 y3 @- @. Y! {. Z' J

: `* G% `' G" d/ ?$ k; Y& y2 q0 K* dhttps://news.ifeng.com/a/20160905/49899914_3.shtml
3 a8 Z! n& r+ k% ]- f$ v% w
* B/ c+ P& c+ D2 Q: i  x

8 Y4 ]: Y0 @# i" w% |: {
% V: `, n4 f4 A9 z9 n' q

最新评论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4-4-29 06:09 , Processed in 0.13398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