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46|回复: 2

黄进琪 耄耋之年画艺惊蛰 ——记总政玉泉路老干部大学学员王瑞光

[复制链接]

1032

主题

1153

回帖

827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274
发表于 2023-9-17 17: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总政铁道兵书画展
□黄进琪

耄耋之年画艺惊蛰
——记总政玉泉路老干部大学学员王瑞光

□黄进琪


王瑞光,1928年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东礁村一个农民家庭。几十年来,王瑞光跟随铁道兵部队南征北战,翻山越岭,栉风沐雨,转战新疆、内蒙古、青海等老少边穷地区,为新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无私奉献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1984年遵照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原军委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大批退出领导岗位的铁道兵老干部,自发组织了铁道兵老战士书画社,北师大中文系科班出身的王瑞光被推举为书画社副社长。1988年,她从北京市十一学校高级教师的岗位上离休,立即参加了以铁道兵老战士书画社为基础成立的总政玉泉路老干部大学,学习书画和诗词。

晚年从艺 书画出彩
王瑞光自幼爱好书画。在北师大读书时,学习绘画理论知识,打下了一些基础。上老年大学后,她学习花鸟画,兼学山水画。

王瑞光学习兴致颇高,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刻苦钻研绘画理论。从勾画一枝一叶、一羽一毛的技法开始,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与学友交流学习心得。课后除了消化老师的讲课内容,她还自费购买了十多种绘画教材和工具书:如《中国画技法概论》《中国花鸟名画》《中国画大师精品集》等。

除了认真学画之外,王瑞光还热心参观书画展。驻京部队、四总部、海军、国防大学、第二炮兵、海淀区老年大学,只要有展览,她一定要前去观摩。王瑞光最爱去的是中国美术馆,那里的书画展览层次教高,她流连忘返于展厅,有时中午买个面包,边吃边参观,常常参观一整天。一有机会,王瑞光还与学员一起到香山、植物园、十渡等地采风。

学习国画的同时,王瑞光还学习书法,认真研习《三希堂法帖》,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她学习书画,十分执著,画了一遍又一遍,写了一张又一张,经常废寝忘食,有时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她经常与学友研讨、切磋,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她创作书画,没有单纯地去仿古、摹古,而是善于借鉴和汲取,书画技艺日渐提高。王瑞光将学习绘画的心得体会诉诸笔端,撰写了一篇3000多字的《写意梅花画法简论》,并给书画系学员讲过一堂课,受到学员和书画教师的赞许。

1991年4月14日, 北京老教育工作者协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书画展,参展者达5000余人。王瑞光的作品也首次参加展出。后来,她的作品还多次参加了北京市十一学校、海淀区、北京市、总政老干部系统和驻京部队举办的各类书画展。2007年北京海淀区赠送离休老干部的挂历上选用了她一幅书画作品,名为《“香满乾坤”(梅花)——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2010年在“首都双拥书画摄影作品展”中获纪念奖,2011年参加“海淀区军民鱼水情书画展”,荣获三等奖。

融入社区 服务社会
王瑞光作为一个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很快融入社区,积极参加社区和老年大学的各种文体活动。她配合居委会成立了“社区夕阳红合唱队”,担任队长兼艺术指导;还在央视音乐频道自学声乐知识和新歌曲,然后教女声小合唱队的姐妹们识谱、发声,编写教材,组织练唱。合唱队每年参加干休所的春节联欢会、“五月的鲜花”“八一建军节”“九九重阳节”等文艺演出,还多次参加由总政组织驻京部队的文艺比赛和“纪念建党70周年文艺汇演”。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王瑞光作为一名志愿者,八十高龄仍不辞辛苦地在街道、社区执勤,还踊跃参加迎奥运北京老干部大合唱等活动。

王瑞光虽然收入不高,但每逢捐款活动她都会慷慨解囊,捐款的次数多得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王瑞光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赢得了社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赞扬。2013年,王瑞光被评为“老有所为、融入社区、服务社会”活动先进个人。她以“活到老,学到老,追求到老”为座右铭,决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有生之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多贡献!■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16年

https://www.fx361.com/page/2016/1114/21377170.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2

主题

1153

回帖

827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274
 楼主| 发表于 2023-9-17 17: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这些年近70的学生欢聚一堂,共叙师生情谊 | 米志德

https://www.sohu.com/a/190563771_7617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32

主题

1153

回帖

827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8274
 楼主| 发表于 2025-8-9 22:3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淀老干部》是我的良师益友
作者:黄进琪 发表日期:2024-07-09

中共海淀区委老干部局主办的《海淀老干部》月刊,是宣传老干部工作的阵地、展示海淀老干部形象的窗口、活跃老干部晚年生活的乐园、沟通老干部思想感情的桥梁,是我十分喜爱的优秀期刊。

偶尔结缘  喜爱有加
  2014年我到总政金沟河干休所采访铁道兵随军职员、韩国归侨、海淀区老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北京十一学校高级教师王瑞光同志。走进她的寓所,书画气扑面而来,客厅、卧室、过道上挂满了她创作的书画作品。我偶然间在她的书柜里看到由海淀区委老干部局主办的《海淀老干部》期刊。我真是孤陋寡闻,此前我在《中国老年报》社工作时只知道有《北京老干部》期刊,不知道海淀区委老干部局也有期刊。我仔细翻阅《海淀老干部》,发现这本期刊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内容适老、品位高雅,其栏目设置丰富多彩,既有卷首语、学习园地、学党史、传统文化、忆往昔、诗词歌赋,还有适合离退休老干部阅读的七彩生活、健康长廊等等。
  王瑞光同志退休后,融入社区,服务社会。她发挥文艺特长,积极参加社区和干休所的文体活动,配合居委会成立了“社区夕阳红合唱队”,自己担任队长兼艺术指导。干休所举办的棋牌、麻将比赛、趣味运动会、诗歌朗诵、跳舞等活动,她一项不落。她与时俱进,老有所学。坚持学习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海淀老干部局、教育局组织的征文活动中,她撰写的《庆祝建党八十周年》荣获二等奖。2002年被评为“海淀区老教育工作者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王瑞光古稀之年学会了电脑,她上网阅读时事新闻,会用电脑打字、发电子邮件。老伴于香圃(原铁司办公室主任)积极参加干休所组织的党课教育、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被评为优秀党员,由此2006年其家庭被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妇联评为“学习型家庭”。我运用采访的素材撰写了专访《余热生辉  晚霞璀璨——记北京市十一学校高级教师王瑞光》,居然能被《海淀老干部》2015年第1期采用,我特别高兴。从此,我与《海淀老干部》结下了不解之缘。2016年第8期采用我的散文《幸福不忘共产党》,2017年第9期采用我的人物专访《记永定路军休所军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张东平》。

用心用情  添砖加瓦
  2024年,《海淀老干部》创刊20周年,历程光辉,成就丰硕。笔者2014年结缘《海淀老干部》也已有10年,这10年来,我感悟深刻,受益匪浅。我要歌颂《海淀老干部》!点赞《海淀老干部》!《海淀老干部》的办刊宗旨,在为坚定不移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老干部健康长寿服务的大前提下,期刊还有如下特色:第一,关爱老干部。近几年每年第一期,都以中共海淀区委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的名义,发出热情洋溢的慰问信,向广大离退休干部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汇报前一年的工作成绩,展望新一年的发展前景。祝愿全区离退休干部新年快乐,健康长寿,阖家幸福,万事如意!第二,给老干部送知识。一是期刊连载《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枝一叶总关情》,对于大家深入学习、理解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二是刊登《中国24节气概论》,每个月介绍2个节气,让老干部获得有关节气和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三是给老干部送健康养生知识。每一期刊登“健康长廊”,如:老年人如何吃粗粮?辅酶Q10能给心脏带来多少好处?茄子的营养特点和保健效果;老年人如何科学避暑?想长寿,养好背;春夏之交要防6种病等等,深受到老干部欢迎。
  从2018年起,笔者用心用情向《海淀老干部》投送多篇高质量的稿件。2018年刊登5篇,其中《伟大的新思想 引领卓越的新时代》《人民的信赖 郑重的誓言》2篇选为卷首语。2019年刊登8篇,其中《弘扬家国情怀 激发使命担当》《七十年后再出发 奋进中国不止步》2篇选为卷首语。2020年刊登9篇,其中《奋进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2篇选为卷首语。
  2021年新年春节期间,海淀老干部局宣传科编辑部三位同志亲临寓所走访慰问,问寒问暖,关怀备至,笔者深受鼓励,心里热乎乎的,同时又感惭愧,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决心再接再厉,做出更多成绩来。2021年刊登8篇,2022年刊登11篇,其中《奋楫扬帆新征程 攻坚克难开新局》选为卷首语。2023年刊登12篇,其中《奋斗创造奇迹 明天中国更美好》《以首善标准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2篇选为卷首语。
  为了报答《海淀老干部》编辑部各位老师的厚爱,笔者把期刊推荐给西翠路军休所军休干部、《中国老年报》反聘的文友尤福贵和刘世通(总参兵种部老年大学副校长)、王越同志,这3位同志写作热情很高,积极投稿,共同努力为《海淀老干部》添砖加瓦。

专题讲座  反响热烈
  2023年是开国领袖毛泽东诞辰130周年纪念,笔者早做准备,认真翻阅有关资料,撰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学习传承毛泽东同志良好家风》,被编辑部慧眼选中,刊登在《海淀老干部》2023年第12期。12月4日,中共海淀区委书记张革看到后,立即作出批示:“仁全(区委副书记杨仁全)肖丹(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这篇文章很有价值,可作为党校学习的内容。”当天杨副书记批示:“请区委党校迅速落实。” 因当时党校年终放假,区委组织部决定由党校组织在线上向全区党员干部作专题讲座。区委组织部办公室通过我们军休所所长董延超联系我。我想这篇文章只有5千多字,只能讲30分钟左右,短了一点。我又收集素材,增加毛泽东关于学风方面的精彩内容,文字扩展到1万多字。题目确定为《学习传承毛泽东同志的良好家风和学风》。党校通知我12月19日去党校录像。领导十分重视,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孔磊、党校副校长廖扬丽在百忙中还到录像室看望我。那天,在党校何军丽、吴佳佳等老师的精心协调下,录像组的同志全力以赴,较好的完成了任务。
  12月25日上午10时,专题讲座在线上向海淀区全体党员干部作了直播。事先,区委组织部向各基层党组织、各部门、各单位发出通知。北京电视台、海淀区电视台现场作了新闻报道。北京电视台新闻报道称:黄进琪先生围绕毛泽东家风学风故事和自己的切身感悟,作了精彩讲述,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一位名叫“皖清”的党员感言:“收看学习伟人毛泽东家风和学风的专题党课,毛泽东的严厉家风、‘钻’和‘挤’的学风教育了无数人,他对至亲的爱看似不同,却饱含深情和爱意,他珍藏了岸英26年的遗物。他一生都在读书,读的书达1万多种10万余册……他带领全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
  笔者与《海淀老干部》结缘10年,亲眼看着她的成长发展,她已从“一位活泼英俊的少年”成长为“健美威武的青年”。笔者感到期刊内容越来越丰富,版面越来越活泼,文章配图画龙点睛,封面封底栩栩如生,越来越受到老干部的喜爱。笔者有两点小建议:一是,建议增加信息量,配图和留白编排紧凑一点,能否把页码从40页增加至48页。 二是建议增加“老干部风采”“神游天下”两个栏目,以宣传余热生辉老干部的风采,激发老年人的旅游兴趣,建议长期保留党史学习类栏目。
  最后,祝愿《海淀老干部》越办越好,更上一层楼。
  (作者系海淀区永定路军休所退休干部)

http://lgj.bjhd.gov.cn/qcsh/xxyd/202407/t20240709_466010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文革与当代史研究网

GMT+8, 2025-8-25 01:33 , Processed in 0.02724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